共饮·美酒填不满空心(1 / 1)

曾几何时,李白如痴如醉地将一腔心愿都赋予了那个遥不可及的朝堂,一不留神,就献上了自己的整个青春。一朝失意,心中的那份空虚久久都无法填满,无论爱情抑或友情的安慰,每次都看似填平了心中的空洞,其实不过是覆盖上一层假象,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个空洞又渐渐呈现,一次比一次更深。

与杜甫的重逢,让李白心中的空洞又暂时填平。他们一同应高适之约来到济南,拜访时任北海太守的知名书法家李邕。

高适与杜甫都与李邕相识,如今再加上大名鼎鼎的谪仙人李白,这样一群精通文墨的好友聚在一起,自然时常就会诞生出一篇不朽的名作。

李邕的住所,便成了一行人饮酒聚会的据点,他的热情好客,让每一次聚会都能十分尽兴。李邕喜欢结交名士,他的族孙李之芳也同样是一个愿与有志之士为伍的人。李之芳当时正任齐郡太守一职,他在鹊山湖的对面新建了一座亭子,想邀请李邕前去游玩,听说李白、杜甫、高适三位才子都在李邕府上,更是热情地邀请他们一同前往。

在齐州,李白并非举目无亲,他有一位名叫卢象的好友,刚好是当时的齐州司马。接到李之芳的邀约,李白欣然前往,顺便也能与好友卢象重逢。

这是一段诗酒为伴、美酒作陪的人生,泛舟鹊山湖上,隔得老远,就能闻到微风从新亭中送来的阵阵酒香。李白一连写了《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将这次齐郡之行永久地记录在文字当中。

泛舟归来,一行人回到亭中,不知不觉又聊起了有关时局的话题。李邕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李白虽已年近半百,在李邕的面前,依然是一名年轻的后生。李白听说过李邕多年前的经历,当时就连唐玄宗都说他有宰相之才,可惜因为奸人张说和李林甫的阻挠,李邕升迁的事情硬是被压了下来,他在北海太守的位置上,一直坐到如今。

李白一直为李邕的遭遇愤愤不平,如今奸人当道,真正能够为国效力的人却得不到重用。不过,与李邕相处的这段时间,李白却感觉出李邕对他的态度似乎有些疏远。因为对自己的才华颇为自负,李邕对后辈的有才之人多少有些矜持,尤其是看到李白的狂放不羁,不拘小节,李邕对李白,便多少有些不悦。

这一次回到亭中,觥筹交错之间,众人又提议让李白赋诗一首,唯独李邕在一旁默不作声,眼神中还有些不以为然的神色。李白端起一杯酒,昂首吞入腹中,看着李邕发出了一声冷笑,之后便大声吟出了一首《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他是在提醒李邕不要自恃年老,就轻视后辈的有才之士,虽然李白对自己仕途的渺茫已经心知肚明,可就是无法容忍有人轻视自己的才能。用势利眼光看人的,不止李邕一人,他似乎想将这句话宣告给整个世界,也大声地告诉自己,未来还很长,总有一天他会走出困境,重新开始。

一诗吟罢,李邕难免有些尴尬,众人纷纷举杯缓和当下的气氛,李白若无其事地坐下与众人同饮,不过,他已经打定了主意,既然有人看自己不顺眼,酒宴结束之后,就准备离开齐郡,返回东鲁。

这一次,杜甫并未与李白同行,李之芳请他留下来多住一段日子。李白只身一人返回东鲁,闲居到夏末秋初,杜甫又来到家中与他重聚。

他们想起当时在李之芳的酒宴上,结识了一位叫范十的道士,他曾经提到过自己的隐居之地距李白的住处不远,两人便循着记忆中范十说过的地址,到山中去寻访。

山路难走,又满是岔道,走着走着,李白和杜甫竟然迷了路,不知怎的竟然钻进了一片苍耳丛中,身上沾满了苍耳也不知道。幸运的是,兜兜转转,竟然真的被李白他们摸索到了范十的住处,两人满身苍耳,脸上又沾满了尘土,几道汗水从脸上淌下来,活脱脱两只大花猫。

看到二人的样子,范十还来不及招呼,便哈哈大笑起来。他马上令小童摆上酒菜,一定要让李白和杜甫各自赋诗一首,说一说今天的经历。

于是,李白提笔写下一首《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听罢李白的诗,仿佛他和杜甫一路以来寻访范十的过程历历在目,虽经历了一些周折,却也不乏风趣。范十一面哈哈大笑,一面催促着杜甫也作首诗来听听。

杜甫略加思索,便作出一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杜甫借寻访范十的经历,对与李白之间深厚的情谊有感而发。人的一生,千金易求,挚友难得,能够结识杜甫这样一位朋友,实在是李白的福气。

李白是个喜欢交友的人,他的朋友遍天下,可真正可以称为至交好友的,不过少数几个,其中包括杜甫和元丹丘。不过,杜甫却不能像元丹丘那样,无论李白选择在哪里生活,都愿意陪伴在左右。杜甫还有自己的梦想,他也希望能像李白一样拥有入朝为官的机会,哪怕已经看到李白在官场中挣扎得伤痕累累,杜甫也不愿意放弃尝试一次的机会。

李白并没有劝阻杜甫,就像当初对朝廷失望透顶的孟浩然也没有阻止他一样,有些失败只有亲身经历,才有资格选择是否放弃,别人的经验再丰富,终究不能移植到自己的身上。李白也对杜甫心怀美好的期望,他希望杜甫不要像自己一样失败,也许他会是幸运的,在朝堂中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于是,暮秋时节,杜甫即将踏上前往长安的行程。依依不舍的李白一送再送,一直送到城东石门。此次一别,便不知何日才能再见,为了让这份珍贵的友情留得再长久一些,李白又在城东石门摆下了酒宴,就当为杜甫饯行。

每次送别友人,李白总是习惯写一些诗文,作为送给友人的临别赠语。对于杜甫这样一位挚友,李白更是在临别赠语中注入了异样的深情。他将一个卷轴交到杜甫手中,里面写着一首诗,题为《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的确,不知何时才能继续像今日这般畅饮,只好饮尽杯中酒,永远牢记此刻的痛快。

送别了杜甫,仿佛一下子将往日的快乐尽数送走。深厚的友谊营造出的欢乐氛围突然之间全部消失,李白一下子感觉到寂寞在加倍生长。友情是他人生中重要的部分,没有了好友的陪伴,心中的许多情绪仿佛也少了一个倾吐的对象,欢乐无人分享,愁绪无处排遣,那一瞬间,李白感觉窗外的景色不再优美,杯中的美酒也变得没有了滋味。

因为对杜甫过于思念,李白竟然病倒了。孤独的生活本就乏味,一病不起更让李白在鲁地的生活变得异常苦闷。他甚至有些恨自己不争气,偏偏在此刻病倒,让自己愁上加愁。

病榻上的日子无比难挨,周身的酸痛让李白整日躺在**。他想出去散散心,浑身却又没有力气,只能躺在**听着萧瑟的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尤其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刻,病中难眠的李白听着秋风如同刀片一样砍落叶片的声音,愁思更重,对友人的思念也更甚。

杜甫的离去带走了李白的思念,就像悠悠的汶水,随着杜甫的身影一路浩**南下。谁说只有男女之间才有缠绵的思念,挚友之间的思念,也会时刻牵动着愁肠,思念起时,心便会跟着痛上一分。

一连十几天的大病,让李白的双颊都凹了下去,一双眼睛显得更大,却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在病中,他写下一首《沙丘城下寄杜甫》,倾诉对好友的思念。

杜甫对李白又何尝不是同样的思念,李白的每一封来信,他一定都会用最真挚的感情去回复。他想念着身在远方又人在病中的李白,有些后悔没有留在那里过隐居世外的生活。原来京城的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好,像他这样的一介布衣,终日只能看他人眼色过活。

京城中的哪一个官员没有势利的眼光,又有几个是真正的爱才惜才之人?当年的李白没有遇到,此时的杜甫也同样没有遇到。

杜甫独自在京城中苦苦经营,李白也渐渐从大病中康复。一连在房中躺了十几日,李白已经憋闷得不行,病刚刚好一些,便急着想要到外面去走走。李白想要的出去走走,绝不是在门外散散步那么简单,他又开始酝酿着一场远游,忘年好友贺知章的家乡就在越中,李白突发奇想,索性就到越中去走走。

主意既已打定,李白也即将开始人生中的又一次漫游。自从少年时仗剑去国,李白的大半生几乎都在漂游中度过。他在漂游中找到了自己最爱的女子紫烟,又将紫烟的家乡安陆,当作人生中一座最重要的驿站。

可惜薄命的紫烟没能和李白携手走到人生的终点,她的逝去,让李白人生中那座驿站的根基轰然倒塌。从此以后,再没有家,又处处是家。虽然他与刘氏有过一段短暂的姻缘,又将东鲁当作自己和一双儿女的容身之地,可是,李白从未把那里当成家,也许,他心中的家,已经随同死去的紫烟,一起埋葬在了坟墓之中。

这一次去往越中,对于李白来说,算是一次故地重游。当年的少年侠士已经成为如今就快知天命的老者,不过,岁月可以苍老了容颜,却无法苍老李白的一腔豪情。李白也并非没有一丝改变,当年的意气风发如今已经在人情冷暖中渐渐沉淀,他对人性早已不再抱着美好的期望,却从未放弃对实现梦想的执着。

他早已习惯了生活上的困顿,当年一掷万金的岁月一去不返,还未出发,他的心已经飞到了熟悉的吴越一带,他甚至在梦中憧憬着与贺知章重逢的场景,却没想到,等待着他的,将是一个他在梦中从未想过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