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屡败屡战的乐观主义者(1 / 1)

失意的人,如同迷失在大海上的一叶扁舟,而乐观,就是那座指引方向的灯塔,不但指引着前路的方向,更让人在困苦中,呈现一丝难得的从容。

独自在京城谋取前程的这几年里,李白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意。他曾经设想过这一定是一条充满坎坷的道路,却从未想过坎坷中竟然还处处布满荆棘。

长安的经历,让他终于看透了人世沧桑,世态炎凉。凄风苦雨般的经历,换作任何一个人,也许早已经心生抱怨,并萌生退却之意。他们在逆境面前选择退缩,因为没有面对逆境时的豁达心境,更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壮志雄心。

虽然在屡次拜谒失败之后,李白也想到了离开长安,但是他的离开绝不是向逆境妥协,而是想要转过身去,寻找一条更加迂回的道路。那条道路也许会绕得更远,但终有一日,他这叶漂泊在大海上的扁舟,会乘风破浪直抵最终的目的地。

离开长安之前,李白不甘心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他又来到了终南山,抱着乐观的心态,希望这一次能够见到欣赏人才的玉真公主。

在人生经历连番的阴雨之后,李白依然在畅想着雨过天晴之后的阳光明媚,在枯萎的枝叶面前,依然能想象出来年花开的绚烂。这就是李白的乐观,一个只要生时有酒喝,就不愁明日无钱粮的心态。

乐观的精神在李白的心中燃起了一团火焰,可惜这团火焰在第二次拜访玉真公主时,依然没有熊熊燃烧。因为玉真公主依然没有回到玉真别馆,看着那座空落落的庭院,李白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看来真的到了该离去的时候了,长安,等我另觅归期吧!

从山顶到山下的沿途,忧愁转瞬就随着山风而去。李白不会让这一点点在生命的深处刻下伤痕,不过就像墙上的浮灰,轻轻一抹,便消失无踪。

此刻的李白还不想回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对于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男儿来说,莫过于生命给予的讽刺与嘲笑。他要让自己的脚步随性地徜徉,到一个自己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地方,当这段不快乐的往事渐渐淡忘之后,再重新做打算。

有人说:“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心,在眼泪落下的那一刻变得彻底透明。”

当世界残忍地和你开着玩笑,不妨扬起笑脸,笑给整个世界看。唯有你的乐观面对,才会让整个世界觉得这个玩笑原来是那么地卑微和无趣。

不过,当一心奔赴的目标忽然在眼前消失,即便如李白这般生性乐观的人,也不免一下子感到迷茫。他前一刻洒脱地离开了长安,下一刻却又为究竟该去往哪里感到困扰。就在此时,他收到了好友元丹丘寄来的书信。

看到好友熟悉的字迹,李白的脸上不知不觉扬起了欢快的笑容,当看到信中的内容,他又不禁心中感到一丝温暖。

元丹丘已经知道了李白在长安前途受阻的遭遇,他担心李白会因此而郁闷,特意写信对他进行一番勉励:失败总是难免,机遇也总会再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丢了一份快乐的心境,追寻如孩童般简单的快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元丹丘就住在咸阳,自从李白来到长安,两人已经足足三年没有见面。元丹丘相信,友情的力量此刻能给失意的李白带来最大的安慰,可又深知李白桀骜的个性,如果说是要见面对他进行抚慰,一定不肯前来。于是,元丹丘在信中反复提起自己如何想念李白,想得心中时常缭绕着愁绪,李白这才决定,将拜访元丹丘,当作下一站旅途的目的地。

作为回复,李白写下了一首《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

口衔云锦书,与我忽飞去。

鸟去凌紫烟,书留绮窗前。

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

故人深相勖,忆我劳心曲。

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

置书双袂间,引领不暂闲。

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

好友的来信与安慰让李白那样快乐,甚至联想到了青鸟传书的典故。传说中的青鸟是神鸟,也是西王母的信使。汉武帝曾经看到青鸟飞来,果然西王母随后就降临在他面前。

似乎只有孩子才相信童话中的故事,而年过三十岁的李白,却始终保留着孩童般的天真。天真,多么美好的词汇,仿佛天真就代表着与一切人世间的丑恶绝缘,总会将不美好的事情从记忆中渐渐抹掉,也坚信终有一天,这个世界就会像童话中说的那样,单纯而洁净。

元丹丘在书信中邀请李白同去嵩山游玩,希望山中的绿树成荫,溪水潺潺,能够涤**去他心头的不快。

李白欣然前往,从长安到嵩山,不过几日的行程。身为道家子弟的元丹丘,在嵩山有一处隐居之地,名叫“颍阳山居”,就坐落在嵩山脚下的颍水岸边。这次邀请李白来嵩山,也是希望他能在此隐居一段时日,暂时忘却红尘中的烦恼,让内心重回宁静。

李白素来视元丹丘为仙人一般的存在,他无意在利欲熏心的官场中沉浮,只喜欢隐居山林,生活在仙人生活的地方,吸收着山中的灵气。李白在年轻时曾经四处寻访仙人,真正的仙人虽并未寻到,然而能有像元丹丘这样丝毫不沾染尘世烟火的好友,足以算得李白的一大收获。

元丹丘的确是一个懂得避世的“仙人”,他将颍阳山居建在了一处十分幽静荫蔽的所在,周围群山环绕,北面是马山的陡峭山崖,南面是鹿台山的奇风异景。如果无人引领,外人很难找到这样一个清幽的居所,住在这里可以不受外界的打扰,又可以享受大自然最美的馈赠。

距离颍阳山居不远处,就是一条连通着汝河的溪水,每到夜晚,抬头仰望,既可以看到挂在天上的明月和繁星,又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嵩山山顶。嵩山是那样高,高得仿佛直入云霄。它就像男儿的心一样伟岸,每次看着雄壮巍峨的嵩山,李白都能感觉到有一丝力量正慢慢地注入心底。

元丹丘似乎是李白在人世间最佩服的人,与他的闲情逸致相比,那些追名逐利的思想实在太过卑微。当那些官员在仕途上苦心经营,四处寻找门路让自己再高升一步的时候,元丹丘却坐拥着风景秀丽的山川河流,笑看人世间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他的眼中,人间的一切追求,仿佛都是一场游戏,有人赢得漂亮,有人输得彻底,然而又如何呢?每个人的宿命,不过终将化作一抔尘土,或填满于大地,或抛撒于海底。

不过,李白虽羡慕元丹丘在山中隐居的清净,留得久了,也会觉得寂寞。他更向往四处行走的自由自在,也许他本就不是一个能够按捺住寂寞的人,也就注定在一次次碰壁过后,依然不知回头地勇往前行。

即便无法与好友一起长久地避世隐居,李白依然欣赏元丹丘在红尘之外的逍遥。于是,他特意为元丹丘创作了一首《元丹丘歌》: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他真的将元丹丘比作一个骑着飞龙升天、跨海的神仙,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让李白像这样无所顾忌地开着玩笑,尽情戏谑,元丹丘就是其中一个。于是,李白对这份友情更加珍惜,也羡慕元丹丘可以真的像庄子所说的那样,神游于物外,逍遥无穷。

如果能学会像元丹丘一样生活,人生似乎就变得不会太难。在元丹丘的感染下,李白渐渐看淡了得失。此次拜谒失败,谁又知道是不是下一个成功的开始呢?输与赢,有时候并没有分明的界限,人生之路还长,暂时的失意还远远不是最终的失败。

这样想着,李白的心胸也更加开阔起来,也愿意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同元丹丘一同游山玩水上。

对于求仙访道,李白向来十分热衷,他坚信道家有长生不老之术,在嵩山期间,也拉着元丹丘一同寻找传说中的女道士焦炼师。传说中这位女道士就住在少室山的石洞里,已经二百余岁,却依然鹤发童颜,健步如飞。

李白更听说少室山上有一种一年可开三次花的树,名叫贝多树。每当花开之时,如同紫色的烟雾在树间缭绕,异常艳丽。如此景象早已让李白浮想联翩,而那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道士焦炼师,更是他一心想要拜访的仙人。

据说焦炼师经过多年修道,早已参透了道家的真理,任何尘世间的纷扰,都干扰不了她的心境。她还有着长生不老的秘诀:不吃人间的五谷杂粮,只吃石髓,还有桂花的金鹅蕊,汲取天地精华。

传说中,少室山似乎只住着焦炼师一个人,因此她的闲暇时光,大多是读着道书度过。有时也会到天宫悠闲地散步,晚上再独自回到山中入眠。

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从天界降临到人间,拜访人间的东方朔。李白将自己比作东方朔再世,多希望焦炼师也能像西王母一样现身,见一见他,如果可以,他情愿跟随焦炼师一起学习仙道。

可惜,李白登遍了少室山的三十六峰,却遍寻不着焦炼师的身影。焦炼师终究只是传说中的人物,遗憾之余,李白写下了一首《赠嵩山焦炼师》: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

似乎寻找焦炼师的失败,就暗示着李白应该离开。与元丹丘在嵩山隐居的日子,曾经那些纷扰的尘事的确被李白暂时抛开。然而山中终究不是他的归宿,他壮志未酬,还有一番抱负没有施展。

于是,尽管元丹丘再三挽留,李白还是执意要离开。他要去往洛阳,那里是与长安一样繁华的城市,也许在那里会有全新的机遇在等待着他。

元丹丘深知李白的固执,既然挽留不住,就再三叮嘱,到了洛阳,可以去投奔他本家的兄弟元演,他一定会好好接待李白。听着好友临别之前贴心的叮咛,李白不禁一阵感动。

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朋友相聚久了,终究还是要分离。回想来时的喜悦,去时的心境却显得有些空虚。此时已是秋末冬初,沿途的景色未免显得有些寥落。枝头的叶子片片凋落,像极了李白此刻与好友分别的心境。

元丹丘是与李白志趣相投的人,这段时间的共处,仿佛友情的话语还没有诉尽,就又面临着分别。李白唯有将对好友的思念付诸酒水当中,不知不觉,饮得有些醉了。

天色渐晚,半醉的李白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龙门寺。距离洛阳城已经不远了,这一夜,他将要在龙门寺中投宿。

酒意夹杂着困意渐渐袭来,李白摘下了身上的宝剑,酣然入眠。可是睡到半夜,忽然惊醒,一抹愁绪在心头若隐若现,他说不清这份愁绪是来自哪里。是与好友的离愁别绪,还是在仕途面前连连遭遇的失意?

李白在夜晚的灯火前独自站立了许久,酒醉依然还未清醒,他想打开窗户,通过室外的风让自己清醒一些。没想到睡了一觉的工夫,外面竟然下雪了。已近黎明时分,东方已经有了微微的亮色,雪后的河面上结了冰,在微光下更显壮观。

雪后的寒冷,仿佛李白此刻内心的凄凉。可惜元丹丘已经不在身边,李白只能独自对着冰雪惆怅感叹。

李白想到了先秦宰相傅说,他在成为宰相之前,不过是一个夯土修路的苦工,因为商王武丁的赏识,才入朝为官直至宰相。他又想到了秦王嬴政的宰相李斯,在走上相位之前,也不过是一名狩猎的猎人。看来无论哪个承担起匡扶社稷重任的人,都要走上一段漫长而又坎坷的路,想想自己的那一点遭遇又算什么?怎么值得在这里苦闷叹息?

想要青云直上,还要依靠自己。没有人是可以依赖的,李白终于打开了心境,似乎也彻底从长安的失意经历中走了出来。他坚信,洛阳将会是个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