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春风如同闺阁女子手中五彩的丝线,逶迤着绣出了华丽的春天。洒脱不羁的李白早已从上一次与李长史之间的不快中走了出来,开始期盼一场仕途的相约。
李长史对李白的不待见,也让他从安逸的人生中悟出了一些真理,人的一生不能永远都在闲情逸致中度过,与妻儿同乐的时光虽然甜蜜,可身为男儿,还是要奔赴一段远大的前程。
然而李白并不看得起李长史这样势利的人,即便有朝一日入朝为官,也决然不肯与这样的人站在一起。可惜现实总是捉弄人,李长史的升迁,仿佛无情的世道在李白的脸上狠狠地抽了一个耳光。
李白不禁为此感到愤然,自己这样满腹才华的人,竟然还比不过一个势利小人,不知是自己的可悲,还是朝廷的可悲。
继任的裴长史,同样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民间有句歌谣:“只须裴公一句话,胜似大比登高科。”一盏希望之火,再次在李白心间点燃,正犹豫是否要贸然拜谒时,唐玄宗的四十五岁生辰,给了李白一个面见裴长史的机会。
那一天是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的八月初五,唐玄宗将自己的生辰命名为“千秋节”。这是皇帝与民同乐的日子,京城中自然要大宴百官,远在京城之外各州各县的官员同样也不会遭受冷遇,朝廷允许他们在各自为官的地点,大庆三天。
多少文人志士将这官民同乐的日子,当作了拜谒的难得机会,有人苦于求见无门,曾经得罪过前任长史的李白,却收到了现任长史的邀请函。
有时候,机会就在不经意间出现在面前,只需轻轻伸出手,就能牢牢握在手中。有人以为机会随随便便就会到来,白白让它从眼前溜走,以为蒙头大睡之时,机会还会轻轻叩响房门。可惜机会并不常有,甚至一生只能遇到一次,放手错过,到头来只能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
千秋节那一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收到裴长史邀请函的李白,心情就如同城里城外点起的彩灯一般明亮。握在手中的似乎不只是一张轻薄的笺纸,它的分量,就如同自己的前途一般沉重。
他本以为自己早已经忘记了李长史对自己的不屑,直到这一刻,一直积满了胸腔的不快才终于一扫而光。他甚至有隐约的预感,两侧的肩胛正逐渐长出丰满的羽翼,有朝一日将直击长空,飞向皇城长安。
李白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裴长史,这一次,他不再是遭人呵斥的鲁莽文人,而是堂堂正正坐在筵席之上的宾客。筵席上的酒虽算不上玉液琼浆,此刻却也如同来自仙界的佳酿一般甘甜。
酒过三巡,裴长史终于朝着李白的方向缓缓开口。他早就听说过李白的文采,更听说他的剑术非比寻常。听说裴长史希望自己在筵席上展示剑术,早已在美酒中放松了神经的李白二话不说,脱去外衣,执起宝剑,站在筵席的中央。一招“鹰击长空”之后,宝剑如同生风一般在李白的手中飞舞起来。
那一刻的李白,享受着筵席上全体宾客的目光,他们忽而拍手叫好,忽而啧啧惊叹,当最后一个招式舞毕,看着李白收势前的最后一个亮相,宾客席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李白的诗文,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呈送到了裴长史面前,宣纸上洒脱的字迹、飞扬的文采、狂傲不羁的个性,已经让裴长史对大名鼎鼎的李白心生好感。
生命是一树花开,在本应盛放的季节里,就应该纵情绚烂。只要尽情绽放,哪怕不是最美的那一朵,也无须仰视其他花朵的色彩,只需自顾自地傲然吐露着芬芳。
李白将心中的壮志豪情,用笔在宣纸上晕染出点点花开。却不知他狂放的个性无意中得罪了一些小人,总是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偷偷地在李白的前路设下羁绊。
有人因为裴长史对李白的欣赏,早已心生不快,只是苦于没有编排他的借口,不曾想李白竟然自己送上门来。
那一日,李白独自到城外散步,途中遇到一位得道老僧,他与李白志趣相投,一番攀谈之后,竟然谈兴大发,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当李白想起要回城时,已经是日暮时分。
城门早已在李白回来的前一刻关闭,情急之中,李白只好说出自己是许宰相的孙女婿,又反复解释了一番自己出城的原因以及在城外做了哪些事,看门的人才勉强放行。
对于有心编排李白的人来说,这一点点小事足够进行无限放大。在他们的口中,李白成了整日只知道喝酒取乐,与风尘女子暧昧不清的纨绔子弟。裴长史听说李白的为人这样不检点,又不知从哪里听说,一年从李白手中散出去的银两动辄几十万,就是因为败光了家产,才不得已到许家入赘,刚刚积累起的一点好感,立刻消失殆尽。
裴长史相信,越是有才华的人,就越是古怪不羁。一旦真的将李白引荐给朝廷,有朝一日他惹出祸端,受连累的还是自己。这样想着,举荐李白的念头也就渐渐放下了。
蒙在鼓里的李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觉得裴长史待自己不如从前一般热络,召见自己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后来干脆闭门不见。他的心中隐隐感受到了不祥的预感,可就这样放弃一次走入仕途的机会,李白绝对心有不甘,于是,他将一封《上安州裴长史书》送到了裴长史案头上。
他期待裴长史能够看到这篇文字,更希望裴长史能理解他急于一展抱负的心情。然而高傲如李白,绝不会容忍自己在他人面前低眉顺眼,他在文中陈情了自己的抱负,又在结尾处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一番慷慨陈词,似乎也点醒了李白自己。为何偏要依附在权贵门下,为何不独自闯**京城,为自己谋求一份远大的前程?
那个压抑了许久的长安梦再次萌动,理想的曙光再一次点燃。只是无论是否成功,他都打定了主意,决定不会改变不羁的本性,无论仕途之路多么艰难。
每每想到要去长安一展抱负,李白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想到自己这棵在山中蛰伏了已久的灵草,马上就要成长为一棵参天的大树,绿意盎然的枝头,将结满了琉璃一般五光十色的梦,李白就连在夜间都会兴奋得辗转难眠。
不过这里也有一抹他割舍不下的情缘,那就是妻子紫烟和女儿平阳。有时,李白会陷入家庭与仕途的两难境地,每到此时,他便去碧山隐居,让山中清凉的风,吹散自己的愁绪。
碧山是道家修炼的场所,山清水秀,泉水叮咚。李白最喜欢在桃花洞中看书,口渴了,便循着水流的声音寻找山泉。甘甜的山泉让他忍不住高声吟诵:“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将灵魂游离在凡俗之外,一抹淡淡的墨香,浅吟低唱着李白心底的清欢。依山傍水的车盖亭中,时常会出现他捧书痴读的身影。一日,李白正在车盖亭中读书,忽然家仆出现在亭外,为李白送来了一封信。
一看信笺,李白便知道是刘御史的来信,一别数年,刘御史专程写信问候李白的近况,并在信的末尾邀请李白在闲暇时到府中一聚。
李白马上提笔,用一首诗作为回信,他写出了一别多年来自己如同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更写出了想要一飞冲天的志向。
这封回信似乎让李白一下子从犹豫不决中走了出来,找回了当年的壮志豪情。转眼已近而立之年,男子应当有所作为,傲然挺立于世,也不枉妻儿对自己抱有期望。他还不到三十岁,远远没有老去。李白心中想着,自己还没有对朝廷做出任何贡献,就这样甘心地归隐于田园之中,这样的人生怎能算是有所作为?
看着树上缓缓飘落的叶子,李白心想自己和这碌碌无为的落叶又有什么区别?如果就此终老,不仅对不起家中父母妻儿,就连自己都对不起。这样想着,去往长安的意愿便越发坚定。
通往京城的路,远不似想象的那般好走。人生的路千万条,李白偏偏要选择那条最难的路走。如果眼中只能看到容易走的路,在障碍面前,就没有资格说自己无路可走。
也许走上这样一条路,要比别人多付出千倍万倍的汗水,更需要用强大的信念,抵挡一路的寂寞和风雨,更令人痛苦的是,这条路也许永远也无法走到尽头,但那又如何,与其安于现状,停滞不前,不如选择一条最难走的路,总有一天,会踏平一路的坎坷,见到前方的康庄大道。
李白迫不及待地奔下碧山,告诉妻子,自己想去长安谋求前程。妻子半晌无语,沉思良久。终于,她缓缓开口,温柔地吐出一句暖心的话语:“长安路远,你人地生疏,我去求父亲找一些旧友帮忙。”
说不清是感动还是感激的情绪萦绕在李白的心头,他跟随妻子来到岳父面前,岳父虽不放心李白远行,但身为男儿,想要为自己谋求一份前程,总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于是,岳父当着李白的面,为昔日的老友崔宗之和许辅乾各写了一封信,告诉李白,必要的时候,可以拿着信请求这二人的帮助。
临行之前,李白把妻儿托付给岳父照料,又再三叮嘱妻子要照顾好自己。怀揣着妻子的温柔叮咛,李白策马而去,千里行程,要策马奔腾月余的时间,人还未至,一颗心早已飘入京城。长安,我李白来了!
高大的城门就矗立在李白的面前,三个大字“春明门”,正在清晨的阳光下闪耀着魅惑的光彩。这里有着京城应有的威严和秩序,城门下方,左进右出,往来的行人整齐地排成两排,依次规规矩矩地行走着。
头戴金盔,身穿金甲的禁军把守着城门,光是看他们的身形,就已经是高大威猛,更何况手中还握着亮闪闪的长戟,更显得威风凛凛。
进入长安的城门,仿佛就进入了一个繁华辉煌的世界。这里的天似乎都比别处更加高、更加蓝,蓝天中徐徐飘动的白云,都比别处的白云多了些富贵的姿态。想到这座繁华的都城将成为自己日后的栖身之地,李白忍不住加快脚步,走入了长安的中心。
他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象过长安城的盛况,然而真正走进它的那一刻,这里的雄伟和繁华还是让他不禁睁大了一双眼睛。
在隐居的岁月里,他的双眸如两汪澄澈的泉水,看到的世界也是旖旎温柔的。因此,他不仅心怀抱负,更心中有爱,眼中的一切,都在爱意中氤氲。就连偶尔出现的不快,似乎都是岁月拨弄出的动人音符。
然而长安是不同的,这里的街道是那样宽阔,建筑是那样鳞次栉比而又富丽堂皇,雄伟的皇宫极尽威严,这就是日思夜想的长安,请你做好准备,见证我李白在这人世间的一番作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