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隐·憩迹于安陆(1 / 1)

暮春寒夜,清风带着遥远的凛冽的气息紧贴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呼啸而过。新月初上,遍洒银辉。一艘小船停泊在岸边,随着悠悠的清水船身亦轻轻地晃动,仿佛漂泊了太久的行人,正趁着这暮春静夜,月光温柔,枕着这广阔的河水,难得地打一个盹。

岸边的车盖亭下,诗人李白驻足长立,遥望明月,遥望远方,静静沉思。此时的他离开蜀中,仗剑天涯,辞亲远游已有两年之久。这两年间,他足迹遍布江淮吴越一带,出三峡到江陵荆州,经苍梧转至古都金陵,赏遍湘江、洞庭湖、钟山、凤凰台的风采,看尽人间春夏秋冬的风景。此行畅游江南虽快意非凡,却也有抱病淮扬,无人相助的困苦时刻。

眼见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诗人一边逍遥尘世,与诗酒美景相伴,与狂客知己谈笑,醒时放歌,醉时舞剑;一边积极入世,结交高官豪绅,拜谒名士高人,寻觅慧眼伯乐,只盼着哪一日激辩庙堂,杀敌疆场,匡君济世,建功立业后再功成身退,正可谓“当令千古后,麟阁著奇勋”,从此留名于后世,相忘于红尘。

现实却叫人惆怅,功名并非那么容易得到。旅途中的一切弥足珍贵、不时翻腾的思乡之情时时煎熬着诗人的内心。这一年,他思之再三,决定返回故乡以慰乡愁,途经安陆涢水之滨的平陵渡时,一次偶然的驻足却叫他停下了回乡的脚步。

新月如钩,皎洁的月光耀映着一望无际的夜幕,银辉如水,倾泻人间。诗人环顾四周,发现西南和东北方向各有一座青雾缭绕的山峰,在雾气和月色的晕染下朦朦胧胧,宛如仙境。他饶有兴致地望着那两座神秘而充满灵性的山峰,突然生起了游兴。

第二日一早,李白兴致勃勃,徐徐漫步在浸满晨露的平坦小道间,向着山峰行去。踏在这安陆土地上,他心中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父亲李客教他诵念的《子虚赋》中的词句,想着想着,便不由自主念出声来:“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

诗人的声音高昂顿挫,伴着清冽的晨风,叫人精神为之一振。自小他便痴迷于《子虚赋》中描写的云梦七泽的景象,如今来到这真切的云梦之地,真可谓一偿夙愿。他在安陆涢水之滨盘桓数日,细心打听清楚了西南东北两座山峰的渊源。原来西南方向的那座山峰叫白兆山,而东北方向的那座山峰叫寿山。

白兆山下住着的安陆许家是江淮一带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而东北寿山风景秀丽,遍山道观,远近闻名。诗人一听,便生向往,立时便改变了回乡的初衷,决定暂时寄居寿山,探访仙道,纵情山水。这一个选择,便成就了李白与安陆十年的缘分。

白云千载空悠悠,千年过后,淮南寿山上长寿观里香火如昨,白兆山上桃花岩风景依旧,却不见谪仙诗人李白的音容笑貌。当时李白的行游历程具体细节已不可考,只知他行遍安陆山水,拜尽道观名寺,结交江淮名流,这是一段休养生息、恬静休憩的时光。他需要这一段宁静时光去追求内心的声音;为了更好地想清楚脚下的路。

第一次登上寿山的时候,李白不禁惊讶于这山的瑰丽与奇绝竟能与昆仑抗衡,虽高不过百丈,但“攒吸霞雨,灵仙隐居”,不愧是江淮远近闻名的奇山。

豪侠诗仙李白的到来亦为这名奇山增添了一抹飘逸璀璨的仙彩,叫这安陆当地名流义士为之侧目,相交之下更是思君若汶水,惊艳异常。安陆各处酒肆名楼日日丝竹笙歌,蔡十、廖侯、李幼成、李令问等当地名流无不设宴争相邀请李白出席。一时间,安陆城中待客名酒涢酒价格猛涨,商人们皆囤积涢酒。李白纵情诗酒浪**,放怀山水轻狂,千杯浓酒下肚,意气大涨,挥斥方遒独傲凌沧。

时间飞逝,时值寒冬,这日寿山一场大雪,李白收到故交挚友元丹丘的一封来信,信中说紫阳道人正在神农故里讲道,他想将李白推荐给这位名扬盛唐的著名道士。李白闻之,欣然前往。

紫阳道人俗姓胡,道名紫阳,年轻时候拜天下最负盛名的天师李含光为师,潜心修道,颇有慧根,学成后便回到故乡随州,引起莫大的轰动,就连当地高官拜访紫阳道人之时也是毕恭毕敬,丝毫不敢怠慢。当时“南抵朱陵,北越白水”前来拜师学道的弟子多达三千余人。元丹丘便是这三千多人中的佼佼者。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元丹丘与李白相识甚早,当日同游之时,因品行相契,志向相投,遂结为一生挚友,二人不只是灵魂伴侣,更亲如手足。因着元丹丘的推荐,李白结识了这位天下闻名的紫阳道人。当晚,紫阳道人为风尘仆仆的李白在餐霞楼设下宴席,并邀来汉东太守作陪。

宴席时鼓乐齐鸣,李白与紫阳道人一见如故,觥筹交错间,无论是仙道蓬莱,山水尘寰,还是世事经纶,诗情抱负,李白与真人兴致高昂,天上地下无所不谈。酒逢知己千杯少,众人言笑晏晏相谈甚欢,一杯一杯复一杯,“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酒至酣处,紫阳真人与李白一个吹起笛子,一个吹起玉笙,笛声清丽嘹亮,玉笙婉转轻柔,两种乐音在餐霞楼内交织缠绕,宛如鸾凤和鸣。众人听此仙乐,一时忘情,不由得高呼叫好。而汉东太守似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趁着酒意,竟随着笛音玉笙的节奏翩翩起舞。

他身着华服,醉态可掬,恣意舞动,纵情欢乐,全无平日里威严矜持的样子。众人纷纷拍手叫好,将杯中美酒喝得更是起劲。天色越来越晚,这场盛宴却无人提出散场,不知什么时候,众人竟一一醉卧在当场。

等到众人醒过来的时候,李白却发现自己正枕着那汉东太守的大腿,自己身上还盖着他的锦袍。见那汉东太守还在呼呼大睡,德高望重的紫阳道人却躺在了一旁的地上,他不禁莞尔,伸了个懒腰,掀起太守的锦袍起身,懒散落拓,不以为意。这场纵情欢乐且歌且舞的宴席叫众人忘记了身份的尊卑,忘记了陈规的约束,只尽情喝酒,享受相谈相交的畅快美好,实在是李白快意人生里的一段美好回忆。多年后李白在名作《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回忆起与真人相会的场景,仍是历历在目醉心不已。

从此后,李白与紫阳道人结成了忘年之交,一生来往频繁,因此才为后人留下了关于这个得道高人的大量诗文。甚至因为紫阳道人的撮合,他才能够与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成就一段美满佳话。

已故宰相许圉师是安州安陆人,进士出身,博学多才,曾在唐高宗龙朔年间官至左相,而他的孙女许紫烟适龄未嫁,李白到达安陆之时,恰逢许家正为许紫烟招亲,盼为她寻个上门入赘的如意郎君。白兆山下的许家世代簪缨,李白神交已久,且曾与许紫烟有过一面之缘,只觉此女袅袅婷婷,沉静端庄异于寻常女子,叫人过目不忘。李白虽心生倾慕,但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局限于儿女情长,遂将念头丟掷一旁,一边照旧流连山水,吟诗作赋,深得其趣,一边来往随州,相交名士,为积极入仕做着努力。

岂知白兆山下的许家人听闻李白盛名,又见李白其人风采迥然见之忘俗,读罢这位青年诗人的诗赋过后,不禁交口称赞,十分中意。询得许紫烟的意见,许家人特地设宴招待李白,席间其乐融融一派和谐。许家人婉转说明此宴目的后,李白微微沉吟。他心中虽很愿意,却也有着诸多的挂碍。

许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而李白只是一个途经此地的游子行客,一来无甚功名,二来钱财散尽,三来父母皆远,若无大人物代之提亲,他又怎能娶得许氏孙女?谁知天遂人愿,这桩婚姻进行得意外顺利。紫阳真人获悉李白的心思后,就与“郡督马公”马正公一道前往安陆许家为李白提亲,正因他们的撮合,才造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为二人婚事,许家大办筵席,几乎请尽了淮扬一带的名流高士,婚礼办得富丽堂皇热闹异常。李白此时不到而立之年,英姿勃发,器宇轩昂,而许氏娴静美好,气质高雅,安陆人人皆称这桩婚事是天作之合。

李白在诗作《山中问答》中写道: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那时正值新婚宴尔之际,李白与妻子相敬如宾,弹琴赋诗,同游深山,伉俪情深。山风吹去了潮热与烦闷,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总是携着妻子的手,去白兆山桃花岩上,嗅一嗅晨露花香,有时候向妻子诉说起往日孤身一人跨越长江攀爬峻岭仗剑天涯的经历时,她总是温柔地握一握他的掌心,眼神晶亮;有时候他们沐浴着阳光,什么也不说,只望着彼此微笑。

他是那样一个落拓洒脱的游侠浪子,从出蜀中这么多年,一向“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素来“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她的笑容却不知不觉地消融了他骨子里的吴钩霜雪、悲歌烈酒的孤独肃杀,而他亦为她暂时停下了脚步,伴着美酒,安心地栖息在这安陆之地,山野之乡。执剑的手笨拙地拿起青黛,他为她轻轻地画眉。在这岁月静好中,他慢慢沉浸在这份充满着书香墨韵,琴瑟和鸣的柔情里。

这是一段浸满了淡淡花香、酒香和阳光香气的时光,宁静恬淡,恣意悠然。他将那个女人掌心的温热和柔软的目光珍藏在了心里,以至于她离开他多年以后,他还记得那日阳光的璀璨,山风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