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文化:甄别无效沟通(1 / 1)

渔夫之所以要专门为“和稀泥”文化点赞,是因为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为华为添砖加瓦,发光发热。

其实还有一种员工,他们不算是“忍”“狠”“滚”中的任何一个,而且他们也不是“和稀泥”型的员工。这些人就是混日子型的员工。这类员工的共同特点是,在业务上已经没有任何追求,也无法融入华为文化。但是这类人往往还逆来顺受,华为怎么折腾都可以,就是不离开。拿高工资的生活很爽,万一出去了该怎么办?如果凑巧还常驻海外,猫在一个地方待着,混高额海外补贴的日子则更爽,能多混一天都是赚的。

这样的员工,其实已经完全不是华为公司想要的了。

这样的员工,在日常的沟通中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要么是照本宣科,反正能说的就说一些,说不出来的就编一些,编不出来就胡搅蛮缠;要么是消极应付,对任何事情提不出任何见解,反正安排了活就干,干不出来就找理由;要么是装傻充愣,看到会上谁的观点比较好,就跟着喊一嗓子,别人说过的话也照猫画虎来两下子。

其实,这类员工有点像“鸵鸟”——头埋进沙子,管他身后洪水滔天。

如此混日子,有时候因为华为公司太大了,很多人也能混好多年。

渔夫有一位老同事,此君在海外某代表处待了六年,级别也到了十七级。靠着这点资历,出来之后应聘到南方某公司做高管。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华为的这些年把他养成了一头大肥猫,连最基本的行业术语都不太清楚,更不用提实际的操作能力。挂着一个高管的名头,以为能够像华为高管一样,每天开开会、玩命加加班,再喊几句艰苦奋斗的口号就可以再混几年。岂料小公司需要有实操能力的人,且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一个滥竽充数的人能够从容混下去。

这样的员工在华为,有一个专业名词来形容,叫作“沉淀”了。

沉淀了的老员工,有时候熬不下去了会自己走人,但是有时候这些人手上的股票分红太多了,他们但凡能够找个位置赖赖巴巴地活着,就都不肯离开华为。

在华为发展历史上,也集中清理过很多“沉淀”员工。而且,这样的清理与净化内部的运动,隔几年就会来一次。

我们用列表的形式,看看这些年来的一些“运动”,如下:

市场部大辞职——账面上逼走了六个办事处主任;

内部创业——借机清理若干不符合华为公司文化的冗余人员;

末位淘汰——部门以5%的硬指标来赶走不符合部门需要的人员;

赛马机制——通过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赛马,筛选出沉淀人员;

自我批评——通过各层级自我批判达到对沉淀人员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后备干部总队——将沉淀人员放入资源池学习,美其名曰“后备干部总队”;

BCG(商业行为准则)宣誓——通过宣誓带动全体员工自查自纠经济问题并坦白承认,找到意志薄弱的沉淀人员;

双负(负利润、负现金流)代表处代表下课——通过严格财务指标实现代表处盈利,淘汰沉淀类的干部。

此外,华为的个人劳动合同正常来说是三年一签。每一次签约,都会对沉淀人员进行一次普查。如果发现并确认为沉淀人员,华为有权选择不续约。这样一来就不仅仅是运动了,而是实打实每年都有大量沉淀人员被清理。

沉淀文化,也是沟通文化的一种。不过,沉淀文化是最特殊的沟通文化。

因为沉淀了,所有的沟通也就都是无效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