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拉通”,我们提到一点,很多华为的“大领导”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很多时候“官威”也是大得吓死人。
这一点,似乎我们尤其不能理解。
按照常理来说,华为是民营企业,而且讲求的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以客户为中心等等。华为的很多领导,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官僚主义习气呢?
其实,这并非官僚主义习气。这件事说来话长。
如果渔夫不在这里爆料,可能外界的很多人无法想象,华为集中了IT行业精英,并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出身211或985等名校的高才生。这样的一个高学历、高素质的群体,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出口成“脏”的现象出现吧?
恰恰相反,华为内部尤其是市场部,说话带脏字几乎成了一个群体行为。
实际上,这样的“骂街文化”训练,早在应届毕业生加入华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骂街文化盛行的原因,恰好跟华为大部分领导都是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有关系。因为很多人都忌惮别人说自己是应届毕业生出身,也害怕别人说自己毕业就进入华为,根本不懂社会。怕被人说不“社会”,就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社会”。因为害怕被扣上一顶“文弱书生”的帽子,或者被扣上一顶“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帽子,就拼命向“书生”这个单词的对立面靠拢。尤其是在华为这样一个宣传狼性文化的公司内,如果你被扣上“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帽子,恐怕就很难被这个群体所认同了。所以,那些刚刚离开校门加入华为的应届毕业新员工,纷纷捡起了“骂街”这个百试百灵的武器,用表面上的张牙舞爪,来保护自己实际上涉世未深的职场现实定位。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种怪现状。尤其是市场口,尤其是市场口的客户线,哪怕是新员工也气势很盛,说话间不管话题如何,都像斗鸡一样竖起浑身的羽毛,只要半句不如意,马上就问候别人的家人,甚至是拍桌子、砸板凳。根本原因,依然是老员工带新员工,一代代群体选择的一个过程。因为你不这样做,别人就会觉得你不堪大任,就会觉得你不会拉通资源,甚至会怀疑你是否适合弱肉强食的市场口工作。新员工不管工作能力如何,先用这样的保护色来自保,是极端正确的一件事情。
新员工这样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新员工的直接主管这样做,而细究起来,直接主管这些老员工年轻时候也是这样一点点过来的。尤其是做到了主管这个位置,更不能丢了“骂街文化”的传家宝。
渔夫记得,当年某代表处数通产品线一位主管的往事。
这位主管,我们不妨称之为Z君。Z君岁数不大,是那种在华为年轻有为的领导,此君经常梳着一个前额斜头发帘的“一九分”的小分头,看上去也算是文质彬彬。但是,这位Z君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脏话连篇,哪怕是跟女生说话。而且岂止是出口成“脏”,简直是每句话都不离脏字。有一次,有好事的文员妹妹参与此君参加的一个电话会议的会议记录工作。工作之余,文员妹妹对Z君的脏字进行了清点和记录,结果让人叹为观止——短短一个小时的会议,Z君用了37个“我×”,用了55个“TMD”。
不这样狠歹歹地说话,就不足以体现自己是最革命的华为人,也不足以证明自己是最有狼性精神的年轻主管。如此发言,上可以取悦领导,下可以震慑下属,兄弟部门也都让其三分。
说白了,这是一种华为内部的传统,也是很多人的生存之道。
拼命让自己摆脱“书生”标签,这只是事实真相的一部分。还有一个原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华为内部一般会有这样的江湖传说,那就是“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华为内部,多年以来提倡一种精神,就是开会不准“一团和气”,不准“排排坐吃果果”。只有那些碰撞激烈的会议,才会有效果。所以,做事要高调,很多人都理解成了剑拔弩张。
此外,做事要高调,很多人都认为高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说话带脏字。在华为内部就慢慢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名“成熟员工”一定要有骂人的口头禅。而一名新员工迅速融入华为部门内部的一个最快的途径,就是适应这种骂街文化,从而尽快摆脱学校里面带来的温良恭俭让的样子。华为最常用的骂街口头禅包括但不限于“我×”“NMD”“WTMD”“NTMD”。
如此脏话连篇,多半是指年轻的新员工,或者年轻主管。
在华为内部继续升迁,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位的升高,骂脏字多半就不太合适了,但是当年新员工期间积攒下的脾气、性格还在。于是,华为内部就出现了大量的“一唬二凶三骂人”的领导。也就是说,先唬,唬不住再凶几句,凶不住再骂街。
而对于“一唬二凶三骂人”的领导,华为历年来也是不断发文,要求此类领导改变作风,或者是要求组织气氛调查的时候检举此类领导。不过事实上,这样的纠错,似乎力度不大,效果也不好。
进入新时代,华为“一唬二凶三骂人”的领导干部似乎是越来越少了,但华为传统意义上的骂街文化还在,很多年轻员工或者年轻干部说话虽然没有脏字,但用一身带刺的护体盔甲,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现象依然存在。
历史上曾经广泛存在过的骂街文化,似乎并不值得提倡,但渔夫必须忠实记录。
尤其要紧的是,这种对于应届毕业的文弱书生进行矫枉过正训练的做法,实际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样,又有哪个公司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名带着学究气息的应届毕业生,迅速变成能够快速融入职场生涯的“社会人”呢?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而华为则是“秀才变成兵,无理闹三分”。
如此强制转型,未必不是一种最佳方案。
不管功过是非,谤誉得失,华为的野蛮生长期,这个另类的骂街文化也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