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收入文化:大胆用人,秋后算账(1 / 1)

华为的灰色收入,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谈。华为人不谈,是因为敏感;外人不谈,是因为不想伤及华为。

实际上,华为的灰色收入是一直存在的,尤其是在一线和市场口。

但是灰色收入在华为灰度文化的包裹之下,有时候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大家都在集中精力谈艰苦奋斗,谈以客户为中心,至于灰色收入的问题索性先放一放。这一放,也就成了一个默认的存在。

也就是说,华为人的收入分成上限和下限。下限是正常劳动所得,上限是非法所得。在非法所得之下、正常劳动所得之上的所有可能的收入来源,都算是灰色收入。

提到灰色收入,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了采购部门。

实际上,华为的采购部门反而是最不容易出现问题的。虽然华为是一个把灰度文化用到极致的公司,但华为在同时还是一个做事极端的公司。也就是说,在应该有灰度的地方,华为把灰度做到极致,但是在不该有灰度的地方,华为会把防微杜渐、严防死守同样做到极致。至于什么地方该有灰度,什么地方不该有灰度,也很容易判断。一线部门和打粮食的部门可以有灰度,只能消耗利润而不能创造利润的部门,就不该有灰度,否则就会出现“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情况。

如果我们把应该有灰度的部门单列出来,渔夫可以提几个名字——一线的销售部门,一线的工程部门,一线的终端部门。

一线销售部门的情况,通过我们前面很多章节的分析,大家其实已经心中有数了,有些话不必说得那么直白。一线的工程部门呢,其实前面也已经大概涉及。这个部门容易出现情况的点,在于分布在各省代表处的合作方。对于合作方来说,华为的地方工程部就是他们的甲方和上级管理部门,这个关系天生就决定了可能出现的利益关系。最后一个终端部门,是最容易理解的。终端的发展离不开代理商,离不开公开渠道。在一般的渠道面前,厂家又是一个天然的甲方。

所以,灰色收入,渔夫只是点到为止,不展开讨论。而且,华为的高层也对灰色收入的广泛存在心知肚明。于是,每年的内控和内审,一样会揪出很多“黑典型”。这样的秋后算账的措施,和灰色收入文化的存在并行不悖,同时构成了华为文化的特色。

其实大原则很容易掌握,在倒掉澡盆里脏水的同时,不要把孩子同时倒掉,如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