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虚拟受限股,也针对外国人吗?
答案是否定的。
华为历史上的虚拟受限股,是没有把外籍员工列入可以认购股票的范畴之内的,一方面是因为操作流程上的不便,一方面则是因为法律风险。因此这个在国内百战不殆的利器,来到国外就要面临水土不服的风险。
当然,2013年TUP的横空出世,已经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华为的野蛮生长期,TUP并没有参与其中。换句话说,如今华为外籍员工能够从容享受TUP的增益与分红,其实已经是在华为名满天下之后的事情了。
那么在华为的野蛮生长期,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什么呢?
首先,外籍员工同样是有年终奖的,只不过这个年终奖的额度跟中方员工不能同日而语。而且,这个年终奖一般要按照本地所在国的法律下发。所以有时候,还经常会有“必须不能低于两个月的工资”这样的限制条件。所以,虽然华为的外籍员工也有一个象征性的年终奖,也就是Annual Bonus,但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并不是真正驱动外籍员工冲锋在前的力量。
真正能够起到国内年终奖和股票分红作用的东西,叫作OTE(On Target Earnings),也就是超额奖金提成,或者干脆叫作“激励薪酬包”。
老外的OTE也有一个固定的算法,如果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应该也会有两个月到五个月工资的一个追加奖励。这样的奖励额度,实际上已经超过大多数的外企类公司了。
然而,这并非最核心的问题。
实际上,华为外籍员工能够忠心耿耿地辅佐华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年华为在通信设备商这个领域内属于后来者,由于前面的爱立信、阿尔卡特等厂家已经早于华为很多年就布局成功了,所以大量优秀外籍员工都囤积在这些老牌西方通信设备厂商手中。华为作为追赶者,要想超越别人就必须舍得花大价钱挖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法撬动客户关系占到非常大影响力的运营商市场,尤其是大T运营商市场。
所以,在早期的华为挖人过程中,不惜血本投入是一个阶段性的公司策略。那么从结果倒推回去看,华为的策略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不仅是基本工资高,还有其他很多福利,比如用车。
华为在很多海外子公司,经常以公司名义租赁一些车辆,或者干脆购买一些车辆作为固定资产,之后再把这些车辆给外籍员工开。如果外籍员工不需要公司车辆,对于燃油费的报销,华为也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力度。由于早期开拓市场的艰辛,华为在外籍员工的管控方面相对比较开放,在福利方面予取予求,这就给了外籍员工非常大的自由度,也最终促成了华为在世界各地运营商市场上的遍地开花。
若说弊端当然有,很多代表处的创朝元老居功自傲,恃宠而骄。这个问题后来在很多华为海外子公司都出现过,问题严重的代表处一些老一辈的骨干员工还曾经同华为对簿公堂。华为因此而交的学费,所蒙受的损失,也是相当大的。包括一些早期帮助华为拓展市场的本地华人,很多依靠语言优势早早成为海外子公司行政平台的管理人员,期间不管是在本地找食堂、租宿舍、外联采购等,统统都有华人圈子里面特有的猫腻,后期也都是一个个进行改造,慢慢替换干净的。
所以,华为的海外代表处,跟国内早期的代表处没有什么两样。
最开始是无限授权,权力向代表处集中,代表处又向客户侧集中。对于各种资源的投放,最开始也都是粗线条的。华为的这套打法,在国内成功的基础上,又在海外取得了成功,最终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成功的跨国企业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