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股文化:华为战车上的忠勇之士(1 / 1)

华为内部股票,在华为内部的标准称呼为“虚拟受限股”。

这个虚拟受限股不同于单纯意义上的股票期权,股票期权强调一定时间内股票本身的增值,关联兑换条件以及兑换时间,也就是说,他的主要收益来自增值,强调长期效益。另外一种现代企业融资手段叫作“内部股票”,内部股票同股票期权的明显不同是,内部股票代表对于未来企业分红的权力,强调企业短期效益。

华为“虚拟受限股”,综合了股票期权和内部股票两种融资模式,一方面有长期的股票价值增益,另外一方面每年从营业利润中扣除一部分用来分红,兼具了两种模式的特点。

换个角度说,华为的股票收益分成了增益和分红两部分。

如果第一年购买华为股票的股价是3块钱一股,你一次性掏出了3万块钱现金,购买了一万股,到第二年,华为宣布当年股票增益为每股5毛钱,分红为每股1块钱,这样一来,你第一年的股票投资,到了第二年就是(10000×0.5-股票增值税-个人所得税)+(10000×1-个人所得税)。但是要注意,增益的这部分你肯定是拿不到的,因为只要你一直在华为,你的股票以及股票背后所代表的现金,就会安安静静地待在华为的股票账户上。除非有一天你离职了,才有机会让华为公司回购你手中持有的全部股票。当然,当初你购入的股价可能已经涨到了每股6块钱,这样你就可以小赚一笔了。

所以,你能够看得见的每年的内部股票净收入,其实就是(10000×1-个人所得税)。然而尴尬的地方在于,假如你的绩效够好,第二年就又要配新内部股。新增发给你的内部股票,你当然可以选择不要,但是这个配股本身,就意味着组织对你的肯定,并且能够转化成实打实的金钱。所以,绝大部分人依然还是选择继续购买内部股。

我们接着上面的案例继续分析。

因为你表现优异,公司决定给你增发股票,这次给你一次性配了两万股。但因为第二年的股票出现了增益,原来的股价已经由每股3块钱上涨到了3块5。如此说来你要想买下这两万股票,就需要掏出七万块钱的现金。但是我们已经计算过了,当年的股票分红,扣掉个人所得税之后现金只有八千元左右,所以就不够再买新股,只能再掏出自己手里的一部分年终奖来补差值,甚至要动用自己原来的储蓄,凑够剩下的六万二,这样才能购买新股。然而,这样一番折腾下来,很可能你干了一年之后发现手里没几个现金了。

这样的窘境,华为也已经替你提前想到了。

在华为内部股票运作的巅峰时代,各大银行纷纷向华为内部员工放贷,你就可以不用动自己兜里的工资和奖金,只是向银行签署一张贷款函,这个差值的六万二,就会由银行来帮你出,实际上是支援了华为公司内部的现金流。你只需要按时还清银行贷款和利息即可。

如此一来,华为内部股票和银行商业贷款相结合,联合经营了多年。

然而,如此操作,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庞氏骗局论。

然而这个理论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来讲,庞氏骗局是典型的皮包公司,用的是拆东墙补西墙和空手套白狼的方式牟利。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华为至少在几十年的发展中,自身的产业利润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关键是股票自身的投资收益比也很高。虽然华为并非上市公司,但我们所说的利润率与投资收益比,都是经过了国内“四大”的严格审计之后的结论,并非信口开河。

此外,庞氏骗局的一个典型特征是非法集资。也就是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外,向受害人募集了大量款项,前门借款后门分红,以钱生钱。虽然华为的内部股票在形式上很像“非法集资”,但实际上,华为的这些内部商业行为是向深圳市的上级单位备案过的,往小了说,符合《深圳市公司内部员工持股规定》;往大了说,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当然,即便是退一步讲,华为当年也并非违法违规,充其量算是贴着政策的红线在走。这样的踩钢丝找临界点,华为内部的很多高层管理,其实是十分擅长的,不仅仅针对虚拟内部股。

无论外界的风评如何,华为的“虚拟内部股”确实成了华为不同于其他业界和行业外很多企业的旗帜性指标。虚拟内部股出现之后,华为内部基本算得上是全员持股。值得一提的是,任正非本人只持有其中的1%左右,而其他的99%则全部由华为在职员工共同所有。这样一来,华为员工既是公司的劳动者,同时又是公司股权的持有者,等于个个都是小股东,那么华为的公司盈利能力,也就绑定了小股东们的切身利益。

如此一来,华为的战车上也就牢牢绑定了各种抛头颅洒热血的忠勇之士。这样的队伍,战斗力可想而知。

虚拟受限股在华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1990年到2001年,这个时候的股票价值为每股1块钱,当时的收益率高得惊人,动辄70%乃至100%,而这种高投入高收益,也强有力地保证了华为在第一个十年的飞速发展。

第二个时期,从2001年到2010年,这个时期,虚拟受限股理论上臻于成熟,进一步阶梯式激励员工;外部则成功地规避了法律风险以及审计风险。**时,甚至多家银行争相提供商业贷款对华为的公司员工进行贷款协助。只不过在这个时期的后期,因为股票增发的风险,华为公司在各个级别岗位上规定了一个配股上限,也就是饱和配股,用来抑制不断增发的股票。

第三个时期,从2010年至今,这个时期,华为开始了对虚拟受限股的内外反思。随着通信业界运营商基础网络侧高速增长时代的终结,这种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陷入大讨论。与此同时,银行不再接受公司担保,对于个人贷款三年到期的不再续贷。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华为设立内部虚拟银行账户,进行内部贷款。当然,现在看当时的政策,也是权宜之计。

到2010年时,每次配股,员工都要签署所谓个人承诺,对于内部股票制度,明显心虚了很多。模板如下:

“员工要理解每年的奖金和分红不是一定会有的逐年增长的福利,而是大家奋斗的结果。如果公司出现绩效不佳甚至亏损的情况,对相应形成的奖金分红金额的下滑甚至取消,员工不能有怨言,要服从统一管理等。”

当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增发虚拟内部股带来的负面效果越来越明显。比如新老员工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随着股值增加新员工认购难度越来越大,投资收益比越来越低,并且即便能够新认购股票,其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也会越来越重,搞来搞去真的像是“庞氏骗局”的架势了。于是2013年之后,华为又出现了一种虚拟内部股票的变种——TUP,也就是Time Unit Plan(“时间单位计划”,或者“奖励期权计划”)。

TUP并不占用员工现金流,它仅仅算是一种虚拟的增益与分红单位。TUP虽然不占股本,而且是虚拟存在的,但仍然具备增益和分红的功能,其作用跟“真实的”虚拟受限股是一样的。只不过,TUP不会像虚拟受限股那样直接放在你手中,它给出了一个“五年计划”。TUP被分成三份,第一年没有分红,第二年1/3分红,第三年2/3分红,第四年全部分红,到了最后一年参与全部分红,计算增益并回收。

TUP的出现,缓解了此前虚拟受限股尾大不掉的现实窘境,为华为的新一轮业务增长添加了活力,一直到今天。

回首过去的几十年,无论遇到何种沟沟坎坎、风风雨雨,“虚拟受限股”理论都支撑了华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高速发展,为华为的开疆拓土、攻城略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后方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