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这些年的发展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很多干部都是火线提拔,大量的华为年轻人进入干部团队。
当然,这些飞速提拔起来的华为年轻干部,华为内部的各种文件上往往会在他们的职务后边加一个括弧——执行工作。中国人的这个文化甚至被推广到了海外,在海外代表处地区部的很多正式发布文件中,有些员工的英文头衔后边,就被用英文标注“in charge”或者“acting”,用来表达中文语境中的“执行工作”的意思。
执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正式的任命就会到来。正式任命往往由干部部发起,任命过程首先会涉及一个联署的模块。
所谓联署,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你的直接上级对你进行评价,并且被任命后的部门领导同样要对你进行评价。直接上级的评价,决定了出口单位对你的提拔是不是认可,而被任命后的部门领导的评价,则决定了入口单位对你的提拔是不是接受。两下对提拔这件事情达成一致,一拍即合,这位候选人的任命就算是完成了第一步。
当然,这里面也有猫腻产生。
有些领导会借这个机会对被提拔人进行封官许愿的动作,更加恶劣的情况是故意将联署工作拖一拖,要求被提拔人对自己宣誓效忠,对这次提拔的人感恩戴德。
所以,再好的组织保障背后,依然还是有些执行层面的灰色地带。只是,这样的灰色地带,华为管理层虽然知道,但却不能完全杜绝。因为,承认人性弱点,承认灰度,同样是华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联署工作完成之后,干部部会发正式任命书给干部输出单位。与此同时,正式任命文件会被放在W3上进行公示。正常情况下,只要是进入公示环节的干部任命,不会再有大的变化。只不过,公示期内还有一个360度调查。
所谓360度调查,目的依然是持续收集华为其他同事对于被提拔人的任命意见。值得注意的是,这个360度调查一般是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发到被调查人邮箱的。因此,很多时候是悄悄进行的。被调查人的范围,涉及被提拔人的上下前后左右方位上的所有有代表性的有关同事,因此才得名“360度调查”。比如,被提拔人的非直接上级,兄弟部门同事,当前的直接下属等等。换个角度看,此前的联署工作,实际上呈现的是领导视角下的你是不是适合做干部;那么到了360度调查期间,则是呈现了除你的直接领导之外的最广泛的群众意见,看他们的眼中你适不适合被提拔。这样的问卷,一旦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干部部的老专家们会迅速拨通被调查人的电话,详细了解360度调查的不同意或者口中所看到的被提拔人的“真实面目”。
360度调查设计的初衷是好的,而且在华为也执行了很多年。但是,同样有漏洞可钻。
一个人被提拔为干部,联署阶段领导们往往会顺水推舟,让被提拔人宣誓效忠。那么同样的考虑来到了360度调查之中,就成了被调查者对被提拔人的友情提示。如果是关系本来就不错的两个人甚至是华为内部朋友倒也算了,但问题最终会出现在对下属的调查之中。作为同一个团队朝夕相处的团队成员,下属们往往是最了解被提拔人的一个群体。然而下属之中,往往会有些头脑活络的兄弟。这些兄弟只要前脚接到360度调查问卷,就会在第一时间将消息转达给自己的领导,让领导做好准备。但是,这样一来,游戏规则就会被打破,同样接到类似问卷,但却没有及时“友情提示”领导的同学,接下来可能会在部门“宫斗”之中被领导各种不待见,甚至会被踢出局。
所以,360度调查的设计初衷非常好,但最后在执行时往往会变味儿。
而且,华为这些年来好像一个急速扩张的全球帝国,这个帝国扩张的边界在哪里,没人知道。大家唯一知道的是,如此的急速扩张必然带来干部提拔上的巨大缺口。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火线用人,很多时候都是等米下锅。如此一来,也就只能是抓大放小。提拔的干部德才兼备当然好,但如果无法做到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主要考察被提拔人的业务能力。至于道德方面的瑕疵,可以暂时先放一放。况且,在公司的高层企业文化设计总架构下面,也并没任何一句提到要求干部必须还得是道德楷模。对于注重企业发展本质,强调“性恶论”的华为公司来讲,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上台挑大梁,并不违背公司文化的大方向。反而是片面追求领导干部的道德风尚显然已经流于迂腐,也并不符合一个企业的运营方略。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已经进入公示阶段的华为干部任命,其实只是在履行一个必要程序,而至于360度调查的实际效果,可能到了最后也只是聊胜于无。
对于干部任命,华为大多数情况下都采取了“瑕不掩瑜”的态度,并且本着惜才爱才的朴素价值观,注重于迅速挖掘新任命干部的业务能力。华为的做法并非托大,在华为看来,他们在组织设计上还有后手。也就是说,干部任命,只不过属于宽进严出的“宽进”那部分。
对新任命干部的道德考量,还会在此后的工作中被多次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