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提拔跟能力有关,跟业绩有关,但是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你必须是华为定义中的“奋斗者”。
还记不记得渔夫此前在“奋斗文化”一节中所提到的奋斗者标准呢?
——我自愿申请加入公司的奋斗者,自愿放弃所有带薪年休假,自愿进行非指令性加班,自愿放弃产假(陪产假)和婚假。
华为有不少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们可能不缺工作**,也不缺战天斗地的勇气,甚至还不缺拿得出手的工作业绩。但是,面对这份带着半强制性质的《奋斗者宣言》的时候,经常会把自己的牢骚与抱怨写在脸上,甚至是挂在嘴上。
那么对于华为的领导来讲,提拔的时候,可能就会把你的优先级往后推。所以,渔夫前面也同样讲了,年轻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就像任正非所说的那样,“板凳要坐十年冷”“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不过,如此文化导向,也催生了一批“奋斗型”的干部。
此类干部的典型特征就是不懂生活,他们能吃苦,能熬夜,工作中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尤其是很多从艰苦地区提拔起来的干部,他们的内心深处往往带有一种苦大仇深的心态。而一旦这样的干部坐在了领导位置上,比如某代表处的代表职位,整个代表处可能就完全处于这种“艰苦奋斗”的风气的影响之下了。有时候是确实要奋斗,但有时候完全是为了奋斗而奋斗。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就是这类干部的真实写照。
渔夫在这里,对此类干部的作风持个人立场,但不做过多评价。
但是,对于华为整个公司来讲,艰苦奋斗是一个传家宝。在提拔干部的过程中,刻意选择一些奋斗型干部,完全符合整个公司的根本利益。要知道,很多华为内部文化的推行,基本都要有一种极端的矫枉过正的精神。如此一来,才能够保证不会在执行中出现偏差。
也就是说,宁肯左一点,总比右倾要强。
渔夫当年就有幸遇到这么一位华为领导,这位老大白天基本上找不到人,到晚上就开始各种打电话。首先是他的领导电话,夜深人静的时候跟领导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当然基本内容还是要围绕本职工作或者在谈项目,在此基础上铺陈自己的不容易。之后,领导则是一顿安慰,并且对目前的工作进行简单指导。
不过,如此场景最好是在酒后,发挥的效果更加好。
另一方面,当这位领导面对下属的时候,同样是在晚上。基本上一到晚上十一点左右,领导就开始挨个给自己的下属打电话。十一点,刚好是你准备睡觉的时候,但领导的电话你不能不接,不接就说明你的电话没有二十四小时开机了。电话基本内容同样是员工们的本职工作和在谈项目,要求汇报得尽量详细,事无巨细都要做出他自己的指示。当然,跟面对领导时候的客气和卖惨不一样,当面对下属的时候,基本上此类领导就完全是一副压榨劳工的包工头形象。
如此长期坚持下来,这样的领导不管业绩如何,往往会给人一种苛刻敬业的口碑。即便是下边员工有反映此类领导的作风,但工作上六亲不认的态度,让高层领导又确实说不出什么。何况如此作风不正是全公司向领导干部们提倡的吗?
所以,总结下来,华为的干部提拔,还需要遵从“奋斗者”优先的规则。有时候,哪怕你不是真正的“奋斗者”,哪怕你是个“假奋斗者”,但这样的吃苦在前,先锋带头的作用,依然是公司想要的东西。
奋斗以及奋斗者,贯穿华为文化的主线,至今未改。
当然,这也是成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