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高压线,第一个涉及的话题就是打卡。
工卡文化,从进入华为的第一天开始,就被培训老师多次强调。
早期,在通信行业还没有如此日新月异的变化之前,华为工卡还是有很多科技含量在里面的。华为工卡首先是打卡上班的必备工具,其次还可以在里面存钱,再次是在很多场合的通行证,甚至充当打折卡。
首先说打卡。
华为打卡制度跟其他公司没有什么区别,是非常严格的。当然,华为规定每个月有三次忘打卡的机会,但在很多时候,由于堵车的原因,这三次机会也很容易用光。当然,有一种情况可以避免堵车造成的消耗忘打卡机会,那就是坐公司班车。如果公司班车迟到,那么所有乘车员工统统可以被“无罪赦免”。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并非因为华为的打卡制度有任何奇特之处,才造成了很多人的迟到,而是因为头一天晚上确实是加班到很晚,才造成了第二天睡眠时间不足,只能掐点上班,来补足自己失去的休息时间。
华为的加班,我们后边再讲。
由于很多人掐点上班,造成了他们集中在某一个时刻打卡,也就造成了排队打卡的现象。在早晨,经常能够看到深圳坂田华为基地的各个打卡处,许多撒腿飞奔的年轻人。又或者是在晚上,很多人忘打卡,专门坐公交甚至是打车回到华为基地打卡。
当然,也有很多老员工不骄不躁。
老员工在长期的战斗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比如,先打卡后吃早饭,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一招。因为八点半打卡,并不等于八点半上班,八点半打完卡,还可以悠哉游哉地享受一个没有压力的早餐时光,对于很多在华为总部上班的人来讲,是一天之中难得的惬意时刻。我想,对于华为的大部分领导而言,只要正式上班时间不超过早晨九点,员工们的这点小福利,他们还是不忍心去横刀斩断的。
总之,这也是一个政策模糊地带。
当然,打卡也有十分尴尬的情况,适用于人事关系在代表处,而人在总部上班的员工,尤其是那些海外代表处回来等签证的人员。这些人在平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跟着国内一起上下班,也有带班的文员等人负责招呼和监管。但是最大的问题是遇到国内放假,比如小长假或者春节、十一长假。海外人员享受海外所在地假期,而不能享受中国区的假期,即便是春节或者国庆也不例外。
工卡的另外一个功能是储钱。
早期华为的工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存入工资银行卡,另外一部分存入工卡。存入工卡的这部分,除了在食堂正常吃饭刷掉,还可以在华为坂田基地的超市用掉。
所以,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风险。
在上班时间不能用工卡消费,如果用工卡消费了就记为旷工。我们前文提到的高压线之一,提前就餐问题就是这么来的。而且因为华为基地内的小超市商品往往价格不菲,用工卡在这些地方消费非常不划算。后来,顺应民意的华为高层,索性就把工卡内的钱直接折成工资,发到每个人的工资卡中了。
然而即便如此,华为工卡依然可以用来“消费”。
早期华为公司的收入,无论是对比国内同时期的行业内还是行业外,都算是高薪。华为男被当时的深圳市民们框定了很多固定属性——年轻、靠谱、勤奋、敬业、多金、工作稳定,且没有时间在外拈花惹草。因此,当时的很多深圳女孩都梦想嫁给一个华为男。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华为内部的内网板块行政服务之窗,充斥着大量痴情女孩的征婚广告,并且还附带着自己的靓照。当时还是电脑时代,手机上网还不普及,而且华为上外网是要审批的,并且上外网有相当程度违反信息安全的可能性,所以大家基本不上外网,单身的华为男生,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在行政服务之窗浏览那些征婚女孩的靓照,也算是各得其乐,各取所需了。
华为的工卡还衍生出其他功能。
当时的华为基地周边,甚至于深圳市内,有很多消费场所——饭店、宾馆、茶馆、烧烤、复印社……甚至包括足疗、洗浴中心,纷纷打出了持华为工卡特价的噱头。华为的年轻人持华为工卡,纷纷可以享受八折、九折优惠等促销套餐。这样的特殊待遇,让很多华为员工,尤其刚刚入职的年轻人受宠若惊,似乎一夜之间身价倍增,由此而衍生出了一些段子。
比如有位新员工,行色匆匆冲上一辆市政公交车,一脸天真烂漫地问司机师傅:“没带零钱,可不可以刷华为工卡?”这位仁兄就已经做到了手中无卡,心中有卡,无卡胜有卡的境界了。
此外,多年以前的深圳并不太平,尤其是城乡接合部,是典型的“砍手党”“飞车党”“堵门党”的乐园。然而不管每年如何部署警力,一到春节还是罪案频发。江湖各大帮派纷纷成立的“春节期间突击抢劫办公室”,往往把行动的对象锁定在华为员工身上,因为华为员工容易辨识。鲜明的标志就是,每天戴着华为工卡在马蹄山(华为基地所在地)附近“出没”。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华为工卡成了很多华为员工的身份象征。
当时的华为也在刻意地给大家营造这种特殊身份带来的公司荣誉感。
早期的深圳,还存在关内和关外的巨大差距。所谓“关内”是指市内四区,也就是最早成立特区的盐田、罗湖、福田、南山四区。而所谓“关外”,则是不太开化,并且管理上分而治之的宝安、龙岗两个区。关内和关外之间,是一条长达83.5公里的特区管理线。从关外到关内,属于农村人进城。农村人进城,不仅诚惶诚恐带着朝圣的心态,并且要被检查边防证,有时候还要东躲西藏躲避边检,这种感觉其实跟偷渡没啥区别。关内关外这道边检线,一直到2008年才被正式废止,从此关内关外才被一视同仁,齐头并进发展。
华为的坂田基地就在龙岗,属于当时的“关外”。因此对于华为员工来讲,每一次过梅林关口的时候,理论上都需要查验身份。然而,在华为管理层的努力之下,最终华为员工不需要另外办理边防证,只需要持华为工卡即可过关。
可想而知,这样的优待,给当时深圳市民的震撼有多大。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卡既是华为员工的就餐卡和购物卡,也是华为员工的通行证,不仅在华为基地内是如此,来到市区也是如此。公司工卡给了员工特殊的礼遇加成,而华为员工则反过头来加倍地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同时以身为华为员工为荣。在当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华为员工经常挂着工卡逛深圳高档商场甚至路边大排档。
于是也就有了如雷贯耳的“华为四大傻”——出门带工卡,吃饭点龙虾,手机腰间挂,赚钱老婆花。
这是特殊时代下华为人的自嘲,也是只属于工科男的那种低调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