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 / 1)

要想让孩子具备自理能力,就要让孩子清楚:上学是自己的事,没有理由都让爸妈代做。每天被闹钟叫醒,要鼓励自己起来,准时上学;遇到大风、雨雪天气时,要提前起床,早早出门,争取按时到校;如果迟到了,自己应该对此负责,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别人。鼓励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让孩子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

朋友带着她儿子从美国回来度假,借住在我们家。她的儿子叫大卫,是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每次出门,他都会背一个占据半个身子的大背包。在天坛公园游玩时,我想帮助他,对他说:“我帮你背这个包吧。”没想到,大卫摇着头说:“谢谢,但是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拿。”

那天我们还看见一个中国小女孩,她跟大卫差不多大。她坐在花坛旁边的护栏上,伸着腿,抱着臂,一脸不高兴地冲着妈妈喊:“快点呀。去晚了就没座位了。”她妈妈背着大包小包,还腾出一只手招呼出租车,急得满头大汗……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是最基本的为人处事准则,但很少有中国家庭重视这样的教育。

看到一个名校的高材生,因为无法自理生活,不得不放弃了公派留学的机会,你一定会觉得万分可惜,但其中反映的问题却更值得引起我们思考。

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一位妈妈感触颇深:“孩子今年6岁了,吃鸡蛋、吃香蕉都要我先给剥好皮,到现在连手帕、袜子都不会洗……”为什么孩子越大越“瘫痪”?事事都要妈妈伸手帮忙?说到底,都是妈妈自己造成的。妈妈对孩子百般宠爱,恨不得什么事都帮他做了,殊不知,这样才是害了孩子。

妈妈不能万事都为孩子做得妥妥当当,要试着放开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次做不好就多锻炼几次,熟练以后,孩子就会做得又快又好了。包办,只能让孩子丧失自理能力;放手给孩子自己动手创造平台和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出他们的自立能力。

▲让孩子自己动手做

很多家里的独生子女,妈妈视其为掌上明珠,大小事都包揽,孩子根本插不上手,更不用说主动做家务了。他们缺乏锻炼的机会,只会渐渐养成娇气、懒惰的坏习惯。既然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首先就要鼓励他们独立完成跟自己有关的事,不要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大人。

彤彤2岁时就懂得自己穿衣、戴帽了。虽然衣服总穿反,帽子总戴歪,鞋子总穿不上,但与同龄人相比,他已经有了自理意识。每次他穿错,妈妈都会提醒他,或是帮助一下。看到孩子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心里还是蛮欣慰的。

相对而言,幼儿园里很多小朋友,就还不会穿鞋,比如阳阳。老师问他:“阳阳,大家都去换鞋了,你怎么坐着不动?”他说:“我不会穿鞋。”

老师走过来,手把手地教阳阳如何穿鞋,阳阳听了还是不会,老师就对他说:“阳阳,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总不能让爸爸妈妈天天给你穿鞋,他们该多累啊。”阳阳点点头,开始自己试着穿鞋子。之后,阳阳也学会了自己穿鞋,而且从来没穿反。

只有从小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孩子才能照料好自己的生活、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孩子在3岁之前很难自主完成穿脱衣服,但生活自理意识一定要让孩子早早树立起来。孩子2岁左右时,就可以引导他自己穿脱衣服了,虽然会费些事,效果也不好,但只要不厌其烦地帮助、鼓励孩子反复实践,就可以掌握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此外,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洗袜子等。

同样,孩子再小,只要有行动能力,就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可以让孩子整理床铺、饭前摆放碗筷、清扫一小块区域、擦桌椅、倒垃圾等。鼓励孩子做这些事,不仅能为家庭做贡献,还能锻炼他的劳动能力,形成良好习惯。同时,孩子也会从做家务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就不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毛病。

▲让孩子自己安排生活,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他们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摆放玩偶,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决定吃多少饭,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看什么书……既然要让他们自立,妈妈就要适度放手。即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错了,也会增长经验和教训,激发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将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孩子什么都不会,长大了怎么办?

送女儿上英语课,我到旁边的超市购物。买完东西,觉得天怪热的,不想来回跑,就早早地去女儿上课的地方等她。过了一会儿,来了一对母子,男孩该上初三了,说是咨询一下暑期的辅导班。

辅导班的老师热情地介绍着,男孩妈妈仔细地咨询着,而男孩子则默不作声地坐在一旁。老师介绍说,辅导课从7月1号就开课了,一共20天。妈妈决定让男孩上,男孩在一旁也表示同意。

接着,男孩妈妈问:“那8月份的课程是怎么安排的?”

我忍不住插嘴:“你不让孩子歇歇吗?”

男孩妈妈笑了笑说:“你不知道,我这孩子成绩总是上不去,我和他爸都很忙,顾不上看他,我怕他一个人在家不好好学习。”

补习班的老师也建议:“孩子还有假期作业。再说了,假期也应该让孩子放松一下,或出去玩玩。”

男孩妈妈说:“不行,孩子没有离开过我,我不放心。”

最后,补习班的老师想了个法子,让男孩跟一个一对一的孩子一起写作业,老师盯着。

男孩妈妈很感激地走了。我坐在那里,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那个男孩一米七五,五官长得很清秀、端正,但在男孩脸上,看不到笑容,也听不到辩驳,一直都乖乖地坐着,问一句,答一句。男孩妈妈待的时间很短,我也不能跟她讲太多,但我真的想对她说:“让孩子自己做些安排吧。因为总有一天,孩子要脱离我们的怀抱,自己生活。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怎么会有动力去为自己的将来奋斗?”

这一点,对于年龄过小的孩子的确有些为难。但只要孩子具备一些思维意识,就应该尽早从生活点滴中培养他的这种独立意识。比如,每次带孩子出门前,提醒孩子自己想想,该带什么东西,有没有遗漏的?当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和表达后,就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安排课余时间,比如,明天到哪里玩?为什么这样安排?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孩子出门忘带了东西,或者把东西忘在了外面,对你发脾气时,千万不能自揽责任,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收拾和整理玩具等物品,也是自我管理训练的重要一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物品要自己收拾,妈妈只是帮忙而已。可以专门准备一块地方,放置孩子的玩具和物品,让孩子清楚每件物品都有其特定的摆放位置,每次玩完后都要把它们各归各位;同时,引导孩子养成分类整理的思维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