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有的甚至还不止一个。可是,妈妈给出了怎样的反应?孩子的愿望是进入太空,有的妈妈却说“别做梦了,先赶紧把作业做完”;孩子希望盲人阿姨能够戴上一副眼镜就能看见,有些妈妈却说:“你脑子长哪儿了。”……殊不知,这些心愿都是孩子梦想起飞的真正助力,只不过被妈妈忽略掉了而已。
央视曾播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小女孩高兴地捧着奖状等爸爸回来。突然,电话响了,她跑去问妈妈是不是爸爸的电话。妈妈说不是,女孩失望地回了屋。她听到楼下汽车的引擎声,又急忙跑到窗前寻找爸爸的身影,但她又一次失望了。
女孩抱着奖状快睡着时,开门声把她惊醒了,她兴冲冲地跑出来,以为这次一定是爸爸,但她的愿望再一次落空。这时,屏幕上出现一行字:“有时间多陪陪孩子。”
为了得到爸爸的肯定,小女孩想给他看看奖状,一直忍着不睡觉。听到电话响、停车声音时的那种兴奋,使她的目光比星星还要美;结果,愿望一再落空,只留下失落的眼泪、伤心的脚步,以及睡梦中的一声声“爸爸”……
小女孩只不过是希望能把自己的成绩亲口告诉爸爸,和爸爸分享自己的喜悦,渴望得到爸爸的夸奖,这种简单的愿望竟成了一种奢望。或许她还打算借此告诉爸爸,自己有个更大的梦想……
亚里士多德曾说:“没有一个灵魂不在思索中勾画未来。”美国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也说:“珍视你的理想和梦想,因为它们是你的灵魂之子,你最终成就的蓝图。”就如广告中表现的那样,很多妈妈虽然能够让孩子衣食无忧,但却严重忽视了孩子的梦想和心愿。而这恰恰是个人价值、个人灵魂的最好体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要想激发孩子的动机,就要从他们的梦想出发。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愿
每个孩子都心存向往,何不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为之设定目标,让他有所追求。作为妈妈,我们要让孩子在心中燃起一把火,为行为提供动力,因为这是设计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
高燕定是著名的“哈佛爸爸”,定居美国3年后的一个暑假,他带着妻女和好友一家,驾车北上,开启了一场有史以来最长的旅行。途经华盛顿、费城、纽约、蒙特利尔、渥太华、多伦多等美国和加拿大的十几座城市。共行驶6千多千米,历时3个多星期。
启程时,大家都异常兴奋,一路欢声笑语,沿途领略了美国、加拿大各处旖旎的风光。不过,高燕定此行的目的在于哈佛,想带着女儿去这所常春藤大学“朝圣”,在她心里树丰碑、立壮志。
他常对女儿说:“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就是哈佛,你要上这所学校。”“你要努力学习,以后考上哈佛。”“我一定会陪你上哈佛,你一定要上哈佛。”……他不停地变着花样,反复在女儿耳边讲,总之就是要让她上哈佛。女儿将“上哈佛”当成了自己的愿望。自从树立了这个梦想,女儿就开始向着自己的“哈佛梦”努力前行了。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凭借着这个愿望,才能产生明确的方向。我们要以合理的方式,把孩子心底的那个美好愿望激发出来,教他们运用科学合理、合乎社会规范的方法去拼搏、去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让孩子将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
诗人雨果说:“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军队都强大,那就是一种恰逢其时的理想。”在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叫作愿望的种子,他们会用想象力来浇灌,使其生根发芽,编织出一个又一个愿望。也许,你会觉得他们不知天高地厚,只知天马行空。但是,面对孩子的愿望,我们更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巧妙地启发他心中的愿望并帮助他们实现。
现实中有很多孩子,即使心中有愿望,也从来不敢跟妈妈谈起。比如:
一位初二男生未来想要建造一座“节能之城”;
一位高一女生畅想未来能成为一家跨国品牌服装企业的CEO;
一位高三男生励志超过于丹、易中天,要成为新一代的文化大师;
……
孩子不曾向妈妈详谈过自己的梦想,这并非个案,而是切切实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孩子们拒绝同妈妈交心,把真实的自己遮盖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向妈妈提及这些于事无补,不仅不可依靠,还容易受到打击。而从妈妈的角度上讲,也就失去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宝贵机会。
孩子的价值观就隐藏在梦想和心愿背后,青少年时期正是价值观逐渐形成和趋于稳定的时期,如果能在倾听之后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自我探索中不断认识自己,孩子定然能够健康成长。因此,在引导和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激发他们内心最重要的渴望。如此,不但能让愿望之种开出鲜花,还能释放出巨大能量,激发出孩子的无限潜能,推动他们努力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