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也是天才,也能成功(1 / 1)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超强的大脑,只要在恰当的时间段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就可以将他们的才能激发出来。在0~10岁这个阶段,只要将孩子需要的东西送给他们,只要对他们有信心,就可以实现。不要羡慕别人孩子的聪明,因为你的孩子也是天才;不要说别人的教育方法很高明,因为你自己也是货真价实的教育家。妈妈一定要提高认识,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天才。

有个孩子非常厌学而且淘气,连续转了几所学校都被要求退学,绝望之际,妈妈来找教育专家咨询。

教育专家连续对孩子提出若干问题后,也觉得这个孩子“无可救药”,打算告诉这位妈妈,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但是,职业的习惯让这位教育专家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跟这位妈妈说出残酷的“事实”。他将孩子领到隔壁房间里,让他等一会儿。为了不让孩子感到无聊,他打开收音机,收音机里播放着音乐节目。

教育专家走出隔壁房间,透过窗户看里边的孩子在干什么。结果发现,那个孩子竟然在跟着音乐翩翩起舞。他立刻改变了主意,到另一个房间对孩子的妈妈说:“也许您应该把孩子送到舞蹈学校去学跳舞。”

20年以后,这位曾经被很多学校认为“不可救药”的孩子,成为美国百老汇著名的音乐剧《猫》的编舞者。

有时候,我们所谓的教育,反而可能会坑害了那些有才华的孩子。如果没有那扇窗户和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许又葬送了一个天才。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关键是我们能否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变成真正的“天才”。

如果你的孩子一刻也停不下来,恭喜你,他是个天才。

如果你的孩子会把玩具、家具都拆掉,祝贺你,他可能也是个天才。

要知道,国画大师黄永玉小时候一直顽性难改,人称“黄逃学”;刘翔小时候太顽皮、好动,管不了,才被妈妈送到体校;流行乐先锋周杰伦,小时候不好好练琴,经常偷奸耍滑,被妈妈打。但看着他们如今的成就,不正符合我们对“天才”的定义吗?

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在生活中这八种智能却不是独立运作的,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正是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才让每个人都各具特色。

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这不仅是幻想。但要将其变成现实,就需要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天赋,并给予尊重,帮助他们更好地平衡运用这些智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作为妈妈,我们最大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并开发自身的潜能。当孩子相信自己是“天才”时,他才会给自己树立更远大的理想,制定更高的目标,激发更充分的信心。如此,即使最终不会成为我们口中的“天才”,也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肯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作为妈妈,一定要对孩子负责,不能过于放纵;同时,要充分信任孩子。有时,看似微不足道的信任,也许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要相信孩子。这种相信,不只是表现在孩子获得骄人成绩时,还有在你发现他有些方面表现不佳时。

抽象派大师毕加索,上小学时成绩很差,连最基本的字母都拼得乱七八糟。不仅每天不写作业,还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别提多让老师头疼了。在一般人看来,这绝对要被归入问题孩子的范畴。可是,他的妈妈却能发现他的独特之处,并帮他挖掘出了自己的长处。父亲是一位美术教师,妈妈就引导毕加索跟父亲学习,毕加索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了绘画,并终成一代大师。

相信孩子是天才,即使是一点一滴的细微进步,也能让他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发现学习的快乐;再给予他适当的帮助,奇迹就会发生。但现实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很多妈妈都太“妄自菲薄”,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很少肯定和表扬孩子。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不顾孩子的感受,强迫他学一大堆东西,无非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落于人后。

须知,你给予孩子多少,他就会回报你多少。只要相信并鼓励孩子,他就会更加自信、自爱。赏识孩子,就要给他创造宽松、和谐的生长环境,培养良好的心智,把外在激励转化为自身的动力,引导孩子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

台灯下,韬韬拿着笔愣了好一会儿,妈妈问他怎么了,韬韬低着头说:“我不会画。”

妈妈鼓励他说:“韬韬,要相信自己,不去尝试,怎么知道画不出来?妈妈相信,你会画得很好!”

韬韬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画起来。他越画越开心,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还跑去自豪地拿给妈妈看,妈妈立刻奖给他一个“好棒”的大拇指。

从此,韬韬喜欢上了绘画,更重要的是,遇到困难的事,他也会自信地说:“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的。”

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作为妈妈,我们一定要明白:在未来,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除非脑部严重损伤,否则孩子出生后,就是一位蓄势待发的天才。

▲认可潜能的多样性

心理学研究指出:在0~14岁的孩子中,只有1.07%的儿童是真正的弱智儿童,而智力超常的儿童则占0.03%。这说明,98.9%的孩子在智力上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他们的心态和兴趣。而且,即使是那1.07%的弱智儿童,只要给予适当的训练和鼓励,同样也会取得不同程度上的进步。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4岁才会开口说话,而且含糊不清,人们都认为他“呆头呆脑”的。上学后,老师还说,他未来肯定不会有大成就。

然而,他的妈妈却不这样认为。妈妈不觉得自己的孩子笨,虽然别人都看不起爱因斯坦,她却没有指责和抱怨,而是想尽办法鼓励他。只要爱因斯坦进步一点,就会得到妈妈真诚而热烈的掌声。

渐渐地,爱因斯坦心中充满自信和希望,最终成为一位科学巨匠。

要造就天才,妈妈必须对自己的孩子充分信任。比如,孩子学跳舞,跳得不错,值得鼓励。如果哪里做得不好,千万不要当面指责。如果总是说“这儿动作不对”“那儿姿势不美”,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可能让孩子放弃跳舞。只要激发出孩子的自信,他就会跳得很好。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就像学习跳舞,不同的人在同一阶段会跳出完全不同的水平来。主要就在于,自信的状态不同。潜能是具有多样性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不管是妈妈还是孩子自己,都要重新审视对天才的定义。只有这样,才能造就真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