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讲故事的目的,这个目的其实比较明确,而无论是为了传递某个理念或者某种产品,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塑造一个更好的形象,最终无非是为了强化自己的影响力。不过这种影响力并不和能力值的高低、地位的高低、权力的高低、智商的高低有关,那些将讲故事当成展示自我优越感方式的人并不能讲出一个好故事,也不能真正产生说服力和影响力。
很多人会认为自己足够优秀,拥有强大的力量来改变他人的想法,甚至改变他人的人生轨迹,这种没来由的自信会让他们在演说中显得自以为是、咄咄逼人。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会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此他有义务和资本去引导其他人按照他的脚步去行动,甚至不惜强迫他人追随自己。
无论是否真的优秀,讲故事的人都应当避免强迫他人去接受这个故事,并按照故事中的指示行动。正如前面所说,一个故事要想说服人,关键在于赢得听众的信任,只有听众觉得这个故事比较真实,而且真的具备某种指引能力和价值,他们才会对故事感兴趣,才愿意深入思考和分析,并被其中的内涵所打动。
这是一个自我感悟的过程,而不是外力强迫的结果,听众通常不会被轻易说服,因为讲故事的人以为的真实故事,在听众看来可能未必就是真的;讲故事的人所推崇的理念,在听众看来也未必真的是真理;讲故事的人所展示的个人形象,在听众看来未必是完美的。故事只是一个信息,它具有一定的诱导性,会有技巧和感情上的包装,但是信息接收的决定权永远都握在听众手上。
某公司的业务主管,在年会上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并认为从2007年到现在,自己经手的项目成功率是百分之百,接着他还特意强调了几句:“我一直都是常胜将军,没有人比我更加了解这家公司,没有人比我更精通商业运作的理念,没有人会比我的手段更加丰富。从过去到现在,我一直就是那样,对于任何一次类似的决议也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给予我更多的决定权,然后大家都按照我的想法去实施。”
这样的故事和谈话,让下属们感到很不舒服,在那之后,他们开始拒绝按照主管的指示执行任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就在于主管错误理解了讲故事的方式,虽然主管有最终的决策权,但是下属也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也有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义务,主管如果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强迫他人服从自己,会引发下属的反抗,最终削弱故事的说服力。
任何人对于外界信息都不是来者不拒的,他们会进行自我保护,因此想办法赢得听众的信任比强制进行推销更加重要,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施加的影响力越大,他们所遭遇的反抗和排斥就越激烈,这反而不利于信息的传播。所以适当地保持一种谦虚的姿态,非常有必要,从沟通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
讲故事的人不要试图从一开始就抱着“我比你更加优秀”的想法,也不要有“我可以让你获得成功”之类的想法,高人一等的思想会摧毁整个故事,保持谦虚的姿态反而有助于赢得他人的信任。因此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放低姿态,语气要平和,避免一些强制性的措辞和强硬的语气。
讲故事的人要避免将自己定位成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即便他真的有什么好的理念和想法,最好也要抱着分享的姿态与人交流,而不是借着故事这个幌子四处卖弄,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许多讲故事的人喜欢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并且着重突出自己获得的成就,因此整个故事往往会充斥着各种高调的观点,“我在十年前就挣到了100万”“上个月我被提拔为部门经理”“我的简历上写满了荣誉”……
对于一个聪明的人来说,过度消费自己的成功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对于一个好故事来说,过度展示那些成就也不是传递价值观的好方式。一个好故事的格局应该是揭露问题和方式,即成功道路上遇到的问题以及获得成功的方式,这就要求讲故事的人呈现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获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充满坎坷的经历,远比直接告诉他人自己获得了怎样的成功更加重要,因为听众并不关心是否获得了成功,以及获得了怎样的成功,他们在乎的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取得成功,毕竟过程远比结果更具吸引力,也比结果更具说服力。因此故事的内容应该体现经历坎坷、困难的过程,而不是炫耀式地展示成果,单纯的炫耀不仅容易引起反感,还容易误导他人。
信息的传递方式包括自上而下的传播、自下而上的传播以及平行的传播,不同的传播方式往往由不同的层次和地位来决定,且由于地位、能力、信息量的不同,某一方或许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出现层次上的高低之分。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没有必要夹带自卑的情绪,而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也没有必要居高临下,对于发送信息和接受信息的人来说,整个对话始终是平等的,如果打破了这种平等的局面,故事的效用也就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