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深圳一家公司召开内部会议,当时营销部经理正在向董事会汇报公司的营销计划,公司的CEO却对这些计划丝毫无兴趣,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产品为上,好的产品自然比任何营销计划都有用。
在大会上,他丝毫不客气地随手甩给营销部经理三个问题:“你如何说服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他们又如何会听从我们的宣传呢?公司凭什么可以在长时间内都抓住客户的心?”营销部经理并没有慌张,而是简单提到了一个词:“愿景”。
在那之后的十年时间里,这家公司的产品一直卖得很好,营销部经理真的给这些客户创造了一个愿景故事:一个下班的男人,疲惫地躺在沙发上,但只要几个按钮,就能够遥控家中一切电器。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就是智能家居,而这正是公司努力发展的方向。
除了商业运作的需求之外,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都体现出了某种愿景,一些有关英雄事迹的故事可能会催生听众的英雄梦;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会催生出他人的商业梦;科学研究的故事会催生孩子的科学梦。从小到大,孩子们所接受的那些故事,大都具备一定的愿景,或者能够帮助孩子产生类似的愿景,人生的那些小梦想通常都是在故事中产生的。
为听众创造出一个愿景,依靠这个愿景,听众反而更能够对这个故事以及说故事的人产生好奇。尽管谁都知道,实现某一个愿望有时候并不那么轻松,或者有可能脱离了现实,但如果有人说,只要怎样去做,只要做什么,就有可能实现某个目标和理想,那么听众很可能会为之着迷。
更加准确的说法是,讲故事的人会想办法为迎合听众的需求来创造一个故事。从事营销活动的人都知道,想要卖出自己的产品,或者想要让自己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就需要让自己的产品更具附着力,或者说粘性,更通俗地说,就是让产品满足人性中的一些需求,这种需求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也可以是一种精神享受。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抽烟?而且明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仍旧对香烟爱不释手?原因就在于香烟中的尼古丁能够让大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这是一种负责在大脑中传递快乐、愉悦和兴奋的物质,在谈恋爱的时候,同样会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因此人会感觉到快乐。因此可以说香烟受到欢迎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给烟民带来快感,这种快感就是香烟的附着力。换句话说,人们需要快乐,或者说人们有这样的愿景,而香烟实现了这个愿景。
好的故事也应该拥有这样的附着力,无论是让人感到快乐,给人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还是能够满足生活中的需求。
很多时候,愿景故事都是关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设想,团队内的领头羊会为成员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并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从而使人产生一种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类愿景故事通常都发生在逆境中,也就是说,当遭遇困境和挫折,或者奋斗的过程比较艰难时,团队负责人会借助故事来描述一个好的愿景。
无论如何,这些擅长讲愿景故事的人都做了一个聪明的举动,尽管有时候人们会发现这些憧憬并不那么现实,离自己非常遥远,但是当有人告诉他们自己只要做什么、怎么做,就可能会满足自己的某个理想,这种想法仍旧会让他们为之着迷。
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曾经问过员工这样一个问题:“2000年以后,华为最大的问题会是什么?”许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们也根本没想过2000年以后的事情。任正非当时笑呵呵地说:“是钱多得不知道如何花,你们家买房子的时候,客厅可以小一点,卧室可以小一点,但是阳台一定要大一点,还要买一个大耙子,天气好的时候,记得经常在阳台上晒钱,否则你的钱全发霉了。”
要知道在当时,华为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公司的发展处处受到压制,一直处于挣扎状态,由于公司资本不足,有时候就连员工的工资也发不出来,很多员工都很沮丧。不过任正非却乐观地为所有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这样就等于给员工创造了一个“愿景”,毕竟谁都希望能够挣钱,而任正非则敢于说出这些话,并要求所有的员工记下这些话,以引起员工的情感共鸣。
人生并非总是顺利的,可以说多数时候,都处于不顺的状态,即便现实生活还不错,人们一直都渴望情况变得更好,编造愿景故事的目的就在于让听众的生活更有目标,不仅激起他们奋斗的动力,也会让讲故事的人(编造梦想的人)变得更受欢迎。
无论如何,一个善于帮助他人打造未来的人,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不仅仅在于利益的供给,还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生活、提升水平的能力,对于听众来说,能够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