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会发现:人越长大就越难拉下脸拒绝别人。因为人长大了之后懂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心理抗压能力却反而越来越弱。因此,不管你如何巧舌如簧,只要是从你的口中表现出“不”的意思,对方马上就会觉得脸上挂不住,或者是心里对你产生不满。
但是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男孩想要追求一位漂亮的女孩,于是就给她打电话说想晚上请她看电影。女孩觉得男孩还不错,但是又不愿意跟他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直接拒绝的话,又怕伤到对方,失去这个好朋友,因此就回复说:“今天没时间,改天吧。”第二次男孩又给她打电话,女孩又以同样的理由来推脱;第三次亦是如此……
这样多次之后,女孩虽然没有表达出拒绝男孩的意思,男孩却明白了女孩的答复是拒绝,从此绝口不再提做男女朋友的事情。
在女人拒绝男人这方面,拖一拖、缓一缓似乎是她们最常用的做法,并且屡试不爽。但是“拖”,不仅仅是女人拒绝男人的专利。
芳芳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她去参加了本市著名的服装设计公司的面试。在面试的时候,芳芳从容回答面试者的各种提问,表现得不卑不亢,自信满怀。一切都似乎是那么完美。
在面试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位打扮时髦,甚至有点夸张的面试官问道:“你觉得时间不固定、自由度较大的工作,跟一切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工作哪个更好?”
芳芳听后不假思索地回答:“有规章制度,朝九晚五的工作比较好,毕竟工作和生活要互相分开才是最好的。”
听了芳芳的回答,那位面试官说:“好吧,今天的面试就到这里,你回去等通知吧!”
四五天过去了,公司那边还是没有通知她去上班。等到第六天的时候,她忍不住给当初面试她的其中一位人资打电话询问了一下,得到的回复仍然是:“我们正在商议中,请等电话通知。”
一个多星期过去了,莉莉仍然没有接到公司通知她上班的电话。她忍不住给自己的学姐打了个电话,将事情的始末告诉了她。
那位学姐听了莉莉的叙述,咯咯地笑道:“傻妹妹,公司不好明确拒绝你,才一直拖的,想要你的话早就录用你了。你不要再等回复了,赶紧再找别的工作吧。”莉莉这才恍然大悟。
其实,工作中许多人在面对他人有悖于自己意愿的要求时,都喜欢用“拖”这一招来拒绝。
比如,你跟上司说最近工作量太大,想让老板给加点工资。上司如果认为你的要求不合理的话,一般会跟你说什么踏实好好干,你很有前途,加工资这件事还需要再讨论一下。结果讨论来讨论去,好几个月过去了,一直没有明确的回复。
比如,你的同事想让你替她做本来应该她自己做的PPT,但是你并不愿意帮她做。因为你一旦帮她做了第一次,她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会把你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这时候一个会拒绝别人的人就会说:“等我忙完自己的手头工作,再看看有没有时间替你做。”当你一直没有给出明确回复的时候,别人就明白了你拒绝的意思。
生活中,“拖一拖、缓一缓”也是很多聪明人惯用的拒绝“伎俩”。
大兵子正在从厂里往家赶的路上,突然接到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来电,说是哥几个好久没在一起喝酒了,今晚大家有空,想约他喝酒。
大兵子从心里特别抵触喝酒这件事,并且由于工作上的事情,上午刚刚陪客户喝得烂醉,现在酒劲还没下去。但是大兵子也不想直接拒绝那个打电话的哥们,免得面子上过不去。因此他就跟那个朋友说:“老哥请客我当然愿意去了,只是我现在手头上有个要紧的事情需要处理一下,等处理完了再跟你联系,看能不能去。”
过了半个小时,那位朋友又打电话过来问,大兵子回答说:“不好意思,还没处理完……”
每次那位朋友过来催,他都像之前那样“打马虎眼”。几个回合下来,那位朋友也明白了大兵子的意思,也就不再强人所难地给大兵子打电话让他出来喝酒了。
运用拖延来拒绝他人,就是运用时间上的差距来逐渐降低对方的期望值,让对方对拒绝有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
但是,拖延并不是对已经做出的承诺作无限期的拖延,而是当别人向我们提出请求时,你感到这一请求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或者是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此时你并没有对他做出明确的承诺,而是表示暂时考虑考虑、研究研究。这样聪明的对方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愿意答应他的要求的。
运用拖延战术来拒绝对方后,即使过两天再打电话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也显示了你的努力,可以减少对他心理上的冲击,对方不至于会对你牢骚满腹。
因此,拒绝他人时,巧妙地运用“拖延法”,可以让你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穿梭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