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面对拒绝,保持风度(1 / 1)

作家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谈到了“90/10法则”。他认为生命的百分之十是由个人的机遇决定的,而剩下百分之九十则由个人的反应和态度决定。按照这个理论,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总是抱怨,因为这些困难的出现有一部分是人生际遇不好的表现,是无法凭借人力去轻易逃避的。而人们能做的就是调整心态,让自己去适应这一切,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有人上班途中突然遇到堵车;有人明明有急事却遇上飞机晚点;有人一直想努力挣钱,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力不从心。这些是生活中无法改变的事实,既然已经发生,那么最好的方式不是去抱怨,指责和唉声叹气,而是对自己的态度进行调整,以更好的心态和情绪面对这一切。

在社交中,这一类事情更为常见,人们总是急于对他人的表现做出反应,急于抱怨那些不和谐的社交场景。比如,当人们有求于人却遭到对方拒绝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愤怒地抱怨,认为对方不够意思,认为对方轻视自己,认为对方有意针对自己。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拒绝及被拒绝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情况。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如己所愿,事事都称心如意,总有一些时候会碰钉子。而这个时候,想办法缓和气氛,让自己保持更好的风度和个人形象才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有个企业家和客户谈生意,在介绍自己的产品及发展的设想时,对方只听了五分钟,就表示有事要办,并且会考虑这个合作项目。一般人都能听出来这是一句托辞,对方对这一次的合作根本不感兴趣。

考虑到这已经是最近一个月内拒绝他的第十七个人了,他略微有些沮丧,但还是保持风度地握着客户的手说:“真是不好意思打扰您这么长时间,无论最后的结果怎样,您都是过去一个月当中唯一一个愿意听我讲五分钟的人,我应该感谢您能够给我这样的机会,您的态度让我很受鼓舞。”客户离开之后,觉得有些内疚和不安,于是晚上又打了一个电话给这个企业家,表示下次有时间约个地方好好谈一谈合作项目的事情。

有个创业者一直想要找一个好的工程师,他不惜花费重金邀请那些在海外公司有过工作经验的人。有一次,他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曾在谷歌公司工作过的华裔,于是提出愿意以高出谷歌公司一倍的工资聘用对方,可是对方非常直接地说:“我曾看过你的公司及发展规划,觉得你不是一个专业的人,而且你的公司发展规模太小,恐怕不适合我。”一般人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非常生气,这位工程师可以说把创业者和他的企业都批评了。但创业者却并没生气:“谢谢你能够坦白地告诉我这些问题,能够坦白地说出对我们公司和我本人的看法。你的建议对我这样的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而我也真正意识到公司的发展需要更多像你这样出色的人才。”

在上面两个案例中,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创业者,都很好地保持了风度。他们在面对拒绝的时候,并没有将其当成一次灾难,急于表现自己不满和失落的情绪,而是巧妙地将这些情绪转化成一种赞美,转化成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而这往往会化解尴尬,将双方之间原本尴尬的气氛转化成一种和谐的氛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个人形象,也会为彼此之间的和谐相处奠定基础。

事实上,人人都渴望赢得他人的认同,这是他们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当他们遭到拒绝的时候,内心往往会遭受打击,这种挫折感很容易引起内心的不满和情绪上的波动。而高情商的人善于缓和气氛,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以得体的方式来处理因为拒绝而带来的冲突。这种高情商往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拒绝行为发生以后,被拒绝的一方要强调一点:拒绝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因此我尊重和理解你所做出的决定。这种表达的重点在于主动给对方台阶下,从而避免对方产生内疚或者敌意。拒绝者会觉得被拒绝的人能够理解自己,因此会用同样的态度回应对方,而且下一次可能就不会再拒绝了。

其次,要强调拒绝的行为是非常坦白的,是一种真心相待的举动。被拒绝的人不要将拒绝当成一种敌意和对抗,不要认为这是针对性的报复行动,而要认为这是对方坦白说出心里话的表现,这种坦白比刻意掩饰、虚伪做作的行为更加难能可贵。被拒绝的人应当对这种坦白行为表示感谢,认为只有真诚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这种情况下,无论拒绝者是出于什么目的拒绝,他的内心都会感到一丝安慰。

再者,要强调拒绝行为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比如,被拒绝的人可以说“我能够理解你的想法,也知道你这样是为了我好”“尽管你拒绝了我,但是你说的这番话对我很有帮助,你提出的建议让我非常受用”。被拒绝的人应该尽可能消除拒绝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重点谈论一些积极正面的内容,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对被拒绝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克制自己的失落感和挫败感,尽量不要去揣度他人的想法,更不要轻易将“恶意”“针对性报复”“轻视”等标签贴在对方身上。尽量找一种方法来帮助对方解释“为什么拒绝”,这样反而能够因为自己的风度赢得对方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