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作家出了摄影集。她在序言里说自己只是“摄影爱好者”,这是她的自谦和涵养。其实她的构图和色彩,尤其是照片传达的情绪,已经远超很多以拍照为生的人。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看见她的文字,心中并无所动。那些纠结、缠斗、挣扎,我心无所感。彼时我从事中规中矩的职业,每日安然平淡。生活于我,是一条金光灿烂的缓升坡道,我不急着走,也不打算左顾右盼。
七八年前,她的文字忽然有了转变。印象里的那个顽劣少女消失不见,一个烟火散尽、温和沉静的女人,开始细细写起生活里的平静安然。显而易见,她的生活里出现了变化,如同有光照了进来,开始发散澄净的温暖。
而我的生活,也在那段时间发生变化。原本的平缓道路变得荆棘丛生,原本的金色光线消失不见,眼前昏暗,有迷障,我不知该行向何方。那是人生里的第一次,我望着天花板等待天明,企图逃脱难过的围剿;也是人生里的第一次,我起了激越之心,想要把现实撕开一道口子,让风带来新鲜的空气和救赎的希望。
但秉性里的审慎并未给我恣意激越的机会。我只是很快地跨越了所有的叛逆,走上了一条从未设想过的道路。也是从那时起,我拿起了数码单反相机,开始系统、持续地拍摄。
我所不知的是,这样的行为将我引向了写作和摄影的职业。我也不能知道,我喜欢的作家,经历了跌宕厌离,也会拿起相机,拍摄沉静冷清的照片,并写出安稳、深寂、静谧、通透的文字。
如经由不同的来路,走进了同一片密林;也如被雾霭深重的河流裹挟,汇入同一片开阔的海面。
看到她的照片,我会心生亲近,如此的沉静冷清,皆是心途杳茫的标志。百千万劫中曾走过同样道路的人,会感知其中的欲语还休。
“生命中的裂缝,是光照进灵魂的通路。”看到她的照片,我会想起这一句,也会想起自己一路行来的长路。
在他人的照片和文字中看到自己,是读者之幸;让他人在自己的照片和文字中找到归属,是作者之幸。
没错,你已经猜到,她是庆山。
去吧,人世间的孩子,到那溪水边和田野上去。
与精灵手牵着手,这世上的哭声太多,你不懂。
——叶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