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你的爱情观如何?是否真如说过的那样无希无求,仅仅一句“Eyes on me”?
答案当然并非如此。
我也曾追寻世间所谓卿我之意。大开大阖,跌宕起伏,那是幻觉一般的爱情的样貌。不得不承认,它们曾经是我对这个世界的幻想与求索之一。
幼年时候观看过一部电影,是改编自井上靖先生同名小说的《敦煌》。影片瑰丽奇绝,悲凉凄美,少女时期的我被打动,烙印至深,以至片中的许多场景在成长的经历中不断闪回。西域嘈杂的街市,月光下的短兵相接,以及决绝、短促的爱情,常如闪电一般划破我的脑海。
那时我以为,爱情的美和痛都可以一言以敝:我将与你共赴深渊。
但现实是,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深渊可以共赴;我所期许的人,也绝无赴汤蹈火玉石俱焚的意愿。每日辰光充斥着琐碎平凡的烦恼,可能是炉灶上要溢出的汤锅,也可能是哭闹不止的孩子。还是张爱玲说得对:“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面对如此细碎的烦恼,蹈火的英雄自是毫无用武之处。幼年的爱情观岌岌可危,我像是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拼命捍卫过于理想化的执念。
你当然猜到了,现实生活里的我与堂吉诃德一样,节节败退。我不再坚持《敦煌》里凄美决绝的爱情哲学,我变成了一个理性冷静的旁观者,只是在自己足以掌控的小说里,轻轻揭开一丝理想中爱情的面纱。
写完有关爱情的长篇小说《一期一会》后很久,我的内心都波澜起伏。那些欲言又止的情意,被我这个狠心的作者从人物口中抹去。我让他们相对无言,我让他们天涯相隔。很多次我起了忏悔之心,想真诚地向我书中的人物道歉。但写作已经完成,他们已经被我束缚在其中不可变更。
看到成书时我忽然意识到,最终发生改变的不是人物,而是我这个作者。曾经激越的爱情观褪去,《敦煌》中落魄的赵行德与悲情的回鹘公主,《一期一会》中的路捷与阿什夫,都是陪我走过漫漫长路的行者,我们曾经同行,如今却须就此道别。
现在的我,剥离了写作者的身份,面对爱情观的诘问,依然很难做到一言以敝之。数十年时光、一部伟大的电影和自己呕心沥血写出的小说,其间建立起的观念已牢不可破。但转变已然发生,如同微明的清晨,黑暗与光明的缠斗已见分晓。天边露白之际,不同以往的观念已默默占据我的脑海。
现在的我明了,爱情的重和醇可以这样描摹:我将与你同挽狂澜。
“我多愿生活繁花似锦,如烈火烹油。”
“生活有时是烈火烹油,但更应当是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