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的话术能够攻心(1 / 1)

高超的话术,能够攻心,震慑对方,因此是一把无形而又威力无比的利器。在社会迅猛发展的当今,高超的话术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资本。

战争中军事力量的强弱当然是极其重要的,但不可置疑,高超的话术能够攻心于人,挫其锐志,震慑对方。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一位卓越的说话大师。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关于诸葛亮以口才制胜的故事。其中以“武乡侯骂死王朗”最为典型。诸葛亮率师北伐,在渭河边与魏国大都督曹真的大军相遇。曹军中有一位素以舌辩著称的司徒王朗。他自请上前线做说客,劝降诸葛亮。在两军对峙的阵前,王朗摇唇鼓舌,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满以为诸葛亮听了这一席话,会“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想,诸葛亮随机应变,在言明自己北伐之因、分析了天下形势之后,话锋一转,直指王朗:“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人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曹军受挫,军无斗志而致大败。对此,后人有诗赞诸葛亮说:“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尽管这是经过加工的文人之作,但以言制胜,可见一斑。战争是政治的直接表现,战场上,敌对双方都以挫败对方为目的。双方军事力量的强弱当然是不可忽视的条件,但不可置疑的是高超的话术,也是一把威力无比的无形利器。

孙子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在军事争战中,善于用兵的将帅,是可以不靠双方刀兵相交就能取胜的,孙子把这种行为称为谋攻,就是以谋取胜。他认为,不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是好中之好的谋略。而高超的话术正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春秋时期一位名叫沮卫的使者,用说硬话的技巧救了自己的命。有一年,楚国攻打吴国,吴国势单力弱,吴王派沮卫给楚军送一份厚礼,顺便了解军情。谁知沮卫被楚兵抓住了,把他绑得紧紧的,说要杀了他,拿来衅鼓(杀牲口,用血涂在新鼓的缝隙上)。

面对死神,沮卫不慌不忙,面无惧色。楚将惊奇地问他:“你出发前占卜过吗?”

“占卜过的。”

楚将望着被五花大绑的沮卫,洋洋得意地问道:“吉凶如何?”

“大吉。”沮卫回答。

楚将高声大笑:“如今就要杀掉你了,还有什么大吉啊!”

沮卫回答:“吴王派我来,目的就是要试探你们的态度。如果你们对我以礼相待,那么,吴国就会放松戒备;如果你们杀了我,还拿我的血衅鼓,吴国一定会百倍警惕。这对吴国不正是件天大的好事吗?”

“然而你自己都完蛋啦,这怎么能说是大吉呢?”楚将追问道。

沮卫回答:“我占卜是问国家前途,并非为我个人。如果杀了我就能保全整个国家,对你们有何好处?要是人死了仍有灵魂,那么,我肯定要附在你们的鼓上,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显灵,让你们的战鼓发不出响声,使你们一败涂地!”

沮卫的话入情入理,铿锵有力,说话时毫无惧色,稳如泰山。楚将听了,思考再三,总感到杀沮卫衅鼓有害无利,只得长叹一声说:“算了。不如把他放了吧。”

沮卫得以死里逃生,全靠了他强行把对方也牵了进去。他成功的原因在于抓住了官吏的心理弱点,然后一击而中。沮卫对答如流,最终迫使对方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观点,沮卫以语言的力量保护了自身。是他善于听取对方的话,能及时判明意图,切中要害,从而给对方造成了有力的威慑的结果。

“一不做二不休”“扳倒了葫芦洒了油”,说的是人在关键时刻豁出去了的意思。不过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危急时刻,如能真正豁出去,反而比懦弱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