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读得懂的经典:《经济学原理》(1 / 1)

《经济学原理》于1890出版,很多学者将其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相提并论。作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是剑桥大学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的领袖,同时也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

《经济学原理》关注现实生活,深入浅出地为人们描述了理性人的选择和市场行为,从而对社会中的经济活动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它是经济学者们必须细读的经典,是许多国家大学课程里的经济学教科书。该书概貌如下:

第一,以心理分析为基础。马歇尔认为人的心理动机会有力地影响人的选择行为,从而支配人的经济活动。因此,研究经济学时,需要研究人类行为的动机。他把人类行为的动机分为两类:一是追求满足,这可以激发人们经济活动的动力;二是避免牺牲,这可以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阻力。这两类动机的均衡是绝大多数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基础。

第二,强调“边际增量”分析。马歇尔认为:“在精神和物质世界中,我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总数量的关系没有与增加量的关系那样大”。因此,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他广泛运用了边际增量的分析方法。例如,作为需求理论基础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消费“增量”的比值,而需求弹性则是需求量变动比率和价格变动的比率之间的比率。同样,供给理论和供给弹性也是这样,只不过他们是以报酬递减率和“边际”生产费用原理为基础的。

第三,强调“局部均衡”分析。马歇尔用物理学中作用和反作用达到均衡的观念来说明经济力量的均衡。马歇尔强调的均衡不是一般均衡而是局部均衡。在局部均衡之下,马歇尔研究的是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而不考虑厂商、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种方法已经成为当代微观分析方法的基础。

第四,强调渐变。《经济学原理》把“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庸俗进化论用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认为支配生物发展的规律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生物的发展只有渐变而没有飞跃,人类社会发展也是一样。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就以"自然界没有飞跃”作为全书的题词。他还在序言中写道:“‘自然界没有飞跃’这一格言,对于经济学,尤为适切。”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这样盛赞《经济学原理》:“没有谁细读马氏的巨著之后会不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以均衡价格为核心,分为消费论、生产论、交换论和分配论四大部分。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的学术名著,《经济学原理》有非常完整的理论架构。该书虽然博大精深,读起来却通俗易懂。马歇尔为了让自己的理论更能应用于实际,为了让工人也能看懂,写作时尽量使用通俗的案例与易懂的语言。

马歇尔对经济分析中引用数学和图示的方法感兴趣。虽然本书中并没有使用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的工具,但正如许多经济学家后来指出的那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只是他把数学这个伟大的工具巧妙地隐藏起来了。在一封寄给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的信里,马歇尔写道:

(1)把数学当作速记语言,而非探讨的工具。(2)用这个方法一直到把想法完全记下为止。(3)将之译为英文。(4)举例说明为何这些想法在真实生活里重要。

(5)把数学烧掉。(6)如果你做不到(4),就把(3)烧掉。我经常做这最后一点。

马歇尔花费了毕生心血,几乎将整个经济学大厦中的各个经济理论都加以整理和精练,并把它们综合起来构成自己的体系。许多前人已经接触到而未深入分析的概念,经过他的整理加工,遂成为有明确内涵的理论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微观经济学都是对他所建立的经济学体系和理论的修修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