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房价十年来的节节攀高,房地产泡沫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提及。房地产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泡沫经济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其本质就是贪婪。泡沫再大再美,停留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一阵微风、一次光照,就足可让其化为乌有。
史上最初的房地产泡沫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那时,美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建筑业日渐兴盛。据统计,到1925年,佛罗里达州仅有7.5万人的地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2.5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当时,人们的口头禅就是“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在这种狂潮的催动下,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1926年泡沫破裂,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早在20多年前,日本又重蹈覆辙,上演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房地产泡沫。
1985年,在“广场协议”的推动下,日元大幅升值,房市急剧升温。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受房价骤涨的**,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东京的房地产的市场总价,竟然相当于全美的房地产总价。也就说,卖掉东京的房子,可以买下全美的房子!
荒唐总归终结,泡沫难免破灭。从1991年开始,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吹大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银行在巨额坏账、呆账的重负下,不得不举起了破产的“白旗”,就连贵为世界第九大银行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也难逃厄运,时任总裁的大野木克信被扔进了监牢。相关产业也牵涉进去,整个日本经济受到重创。此后10年,日本长期处于萧条期,被经济学界称为“丢失的10年”。
继日本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也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而其中以泰国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优先投资的领域,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海湾战争结束后,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纷纷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加上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也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活动。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构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地产业已处于全面危险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竟达50%。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并直接导致各国经济严重衰退。
东南亚金融危机还直接导致了香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据专家计算,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而对于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历史更是不堪回首。在这场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业主损失267万港元,有十多万人由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负翁”。
如何判断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国际上通用的有房价收入比与租售比。
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以北京为例:2013年一套4环边上的80平方米二居室,单价约为4万/平方米,总价为320万;若以工作五年的中产阶级家庭为单位买房,假设夫妇月工资为7500元,则家庭月收入达到15000元,年收入为18万元。这样房价收入比则为17.8,严重偏离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国际通常标准为4~6之间)。
所谓租售比,通俗的说法是房屋月租与房屋总价的比值。房屋租售比这个概100念是国际上用来衡量某地区楼市运行是否良好的指标之一,国际标准通常为1:200~1:300。还是以前述的320万的房子为例,其月租约为6000元,那么其租售比为1:533。
从以上两个数据来看,似乎北京的房地产泡沫已经较为严重了。事实上,全国房地产的房价收入比与租售比,均远远高于国际通常标准。而最近的鄂尔多斯与温州的房价下跌,也在为房地产泡沫化做了注脚。
这一切是否就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处于泡沫破裂的前夜了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