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檐下记得低头(1 / 1)

细节完美人生 夏华 933 字 3个月前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所谓“屋檐”,其实就是他人的势力范围,只要你在这股势力范围之中,并且靠这股势力生存,那么,你就是站在别人的"屋檐"下了。这"屋檐"很低,你不能抬起头,你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不明就里、不知从何而来的欺压,在这种情形下,你一定要逆来顺受,低头沉默。

有人提出质疑: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吗?是的,一定要低头!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不会因为不情愿低头而碰破了头;第二,不会因为自尊自大而招嫉恨以致成为被人打击的目标;第三,不会因为沉不住气而执意要把"屋檐"拆了,那麻烦就更大。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有目的地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隋炀帝对自己起疑心了,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低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主动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点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的隋炀帝给除掉了,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低头认输,对一个人来说或许很难,因为我们自打出生起就被教育要坚强不屈,勇往直前,不准轻意掉眼泪,不准轻意认输,总之是打造一个硬汉的形象。然而,人生道路上,坎坎拌拌的事谁能不遇到?谁能不做几件错误的事?明知错了还宁死不肯回头,那才是愚蠢,遇到挫折我们可以鼓起勇气重新来过,这是种英雄气慨,发现错误,敢于回头,这是种勇气,更是种智慧。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笔直的,需要走弯路的时候就选适当的小路,这样或许会更接近目标;前方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退回来,而退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有时候,人就得示弱,就得低头认输。示弱需要勇气和智慧。一个人要想有成绩、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学习低头,学会认输,其实并不难,只是要明智。当自己摸到一把烂牌时,不要希望这一盘能赢。因为只有傻子,才会对自己手上的一把烂牌说,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胜利;学会低头认输,就要在陷入泥潭时,知道及时爬起来赶紧离开,因为只有笨蛋才会在狼狈不堪时对自己说;出淤泥而不染;学会低头认输,就是上错了公共汽车时,及时下车另外坐一辆车子,而不是坚持错坐到底。低头是需要勇气的,历史上不乏因缺少低头认输的勇气而怒杀进见之人的君王,现实也有不少见因缺少低头认输的勇气而酿成大错的人。

有一座新兴的城市,设计者们在街头矗立了许多俊马的雕塑,在这些俊马中,有一匹与众不同,它没有欢腾奔跑,也没有仰天长啸,而是低头寻觅。创作这些雕塑的艺术家的用意是:面对喧嚣的尘世、纷扰的人群,我们没必要表现出傲慢、怪异和过分张扬的样子,而应把自己的言行举止融入到人群当中,并始终把自己看做是社会上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一员。

是的,面对社会,我们没必要昂首挺胸、牛气冲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因光彩的事物而迷失了方向,以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的强者精神坚持到底,结果输掉了自己。而最终的成功倒是那些凡事忍让,不逞能,不占先,心境平和宽容,做事持之以恒的人。所以,用平静的心态,学会示弱与低头,才不至于使自己执迷不悟。

智者善屈尊,愚人强伸头。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呆愚。必要时要藏其锋芒,收其锐气,不要不分场合地将自己的才能让人一览无遗,你的长处短处被别人看透,就容易被别人操纵。相反,采取低姿态能得到信任。屈尊、低头是一种守弱用柔、一种权衡,更是一种智慧。

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总是昂着高贵的头,不要怕承认错误,不要怕低头有损颜面,殊不知,善低头者,才会更受人推崇与尊敬。

古人说:“唯有低头,乃能出头。”种子如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终将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而且永远不能发芽滋长成一株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