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行为规范(1 / 1)

每个宝宝都有乖巧和叛逆的时候,有些事情宝宝很容易就能接受并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而在有些事情上,我们的宝宝总是执拗顽固。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顺着他的性子,而什么时候又坚决不能妥协呢?这就需要家长给宝宝制定一个基本行为规范,让宝宝明白他必须遵守的规则。

通常,对于2岁以下的宝宝,基本行为规范多以确保安全为目的。当宝宝用手触摸电源时、乱拿剪刀针头时、乱放鞭炮时等等,都是有极大安全隐患的,在这些事情上家长一定要坚决的对宝宝说“不”,并且耐心地告诉宝宝这么做的危险性,而且这些话可能要经常对宝宝重复。当然,家长要做的首先是为宝宝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居家环境,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当宝宝正在接触危险物品时,不要立即大声呵斥,而要将危险品及时转移,或者用玩具等来分散他的注意力,让宝宝脱离危险环境。

对2~3岁的宝宝除了安全方面的规则外,在宝宝的品行方面也要注重规范。2岁的宝宝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想要开始独立,但由于经验不足,常常遭遇失败,这样会使他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情绪起伏波动较大。这时的宝宝可能并不愿意顺着爸爸妈妈的意思去做,经常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哭闹、为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显得顽固不化。家长要针对宝宝的情况制定规范,明确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可以和父母商量,而那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例如,宝宝可以自己选择今天穿那件衣服、买哪个喜欢的玩具,可以与父母商量过生日时可不可以多吃一块冰激凌,但撒谎、偷东西、咬人、打人都是不允许的。

我们给家长制定基本行为规范的建议包括五方面:

??禁止宝宝去不该去的地方、碰不该碰的东西,确保在能看见家长的范围内活动。

??要求宝宝与他人友好相处,不伤害他人。

??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遵守交通规则。

??让宝宝明白是非,明确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让宝宝在有不满情绪时告诉爸爸妈妈,不要闷在心里或者无理取闹。

这些行为规范能否有效实施,最重要的还是家长的正确引导。所以,对于家长如何教导,我们同样给出一些建议:

1.尊重宝宝,给他自己选择的空间,经常与宝宝沟通,试着与他商量着来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独断地要求宝宝服从。

2.在宝宝犯错误时,保持理智,不要冲宝宝大声呵斥或采用暴力,最有效的办法是立即给予适当的惩罚,并让他明白错在哪里。一般来说,对孩子最痛苦的惩罚莫过于让他独处5分钟,让他反思。随着年龄每增长1岁,独处时间可加长1分钟。当然,在这个期间家长可以偷偷关注宝宝,确保安全。

3.保证在面对宝宝时家长的意见是一致的,对于所定的规则和惩罚方法大家都认同。如果产生分歧,应在宝宝不在场时解决。

4.家长要以身作则。这条是老生常谈,但的确很重要。家长说脏话、摔东西、撒谎,会让宝宝对行为规范产生怀疑,同时也使家长的威信降低。

5.期许给宝宝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要言出必行。不要吓唬宝宝,也不要欺哄宝宝。

6.有时候宝宝会故意做一些事情只是为了获得家长的关注,家长表现出惊讶、生气或好笑都会助长这种不良行为,应对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理会他。

7.明确告诉宝宝家长对他的要求,坚持原则性问题。虽然我们都知道不能溺爱孩子,但做起来有时候并不那么容易。

8.在宝宝情绪低落、受挫时要及时与宝宝沟通,告诉他“妈妈爱他”,帮助他转移注意力或者克服难关,找回自信。

9.学会倾听,这也是尊重宝宝的一个方面。在宝宝犯错时,听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在宝宝委屈时,听他“倾诉”,如果是家长冤枉了宝宝,要向他道歉。

10.对宝宝的良好举止进行赞扬和奖赏,将宝宝向正面引导,少用“不”这样强烈否定的字眼。

要知道宝宝犯错误或者把事情做得一团糟是很正常的,家长需要耐心地教导以帮助宝宝改正错误。实际上,基本行为规范对家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让我们看到教育一个优秀孩子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随着宝宝长大,他面临的人和事物会越来越多,家里的基本行为规范上可能又要添些内容了。

重视宝宝的社交

在2岁以前宝宝的社交活动可能并不明显,他们基本上都是与父母一起做游戏。但2岁以后宝宝与其它小朋友交往的渴望就会显现出来,虽然这时的宝宝还没有学会与他人分享,但是他会喜欢与小朋友在一起各玩各的。这看起来似乎有点可笑,但是宝宝会很享受与小朋友坐在一起互不干扰的玩耍,直到3岁以后宝宝开始学会分享,开始玩合作性游戏。一旦宝宝有了好朋友,小小的他也会开始想念了,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啊!

在这个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宝宝创造“社交”的条件,让他有机会与其它小朋友接触。平时在小区、公园的活动时间带宝宝和小朋友玩耍,鼓励宝宝与陌生人说话;在节假日带宝宝走亲访友、与好友户外郊游等,体验户外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有意识地安排宝宝与小伙伴频繁接触,当宝宝有好朋友时,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可以在家里专门开辟一个小“游乐场”,供宝宝和小朋友们玩耍。

在宝宝与小朋友相处时,家长们会发现,有的宝宝很快就能与小伙伴打成一片,安然相处;但有的宝宝却显得不合群,有些羞涩;还有的宝宝会比较有攻击性,经常打人、咬人或者抢玩具……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根据宝宝情况进行正确引导,告诉宝宝如何与他人相处,帮助宝宝克服羞涩心理、战胜坏脾气。

当宝宝比较胆怯,不敢与小朋友交往时,家长要多多鼓励,一开始可以跟宝宝一起去和小朋友认识,引导他们一起玩游戏,最好是结成对子、互动性较强的游戏,培养宝宝合作交往的能力。待宝宝与小朋友能够相处后,家长就可以慢慢退出他们中间,同时对宝宝每次的进步给予表扬,给宝宝继续交往的勇气。

宝宝们之间的交往有时候看起来比较有“侵犯性”,他们喜欢相互抢东西吃、抢对方的玩具,这一秒还玩得不亦乐乎,下一秒可能就会产生争执,但这就是他们的交往方式。当宝宝们发生不愉快时,家长要及时疏导,告诉宝宝怎么和小伙伴相处,让做错的一方向对方道歉,大家握手言和,还是好朋友。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公平公正,耐心地跟宝宝讲道理,其实他们也是会“通情达理”的。对于总是打人、咬人的宝宝,家长除了要帮助宝宝改掉暴躁的脾气外,还要不断地告诉宝宝如何与他人相处,当别人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应该如何提出要求。平时家长也应该言传身教,不乱发脾气,在接人待物上为宝宝树立榜样,让宝宝学会交流合作的技能。

在宝宝的“社交”活动中,家长一定要尊重宝宝的意见和看法,不要怕他受欺负就事事都为他做主,这样其实不利于他的交际。孩子们在一起时,往往都会有一套自己的游戏规则,一些在他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在成人看来可能很滑稽,这时千万不要打扰他们,就让他们按自己的规则交往吧!

宝宝经常与小朋友交往,参加集体活动,能够让他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能够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同时还能让他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改掉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坏毛病;更重要的是,宝宝通过与他人相处,获得小伙伴的认可,能够确立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