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5岁之前的宝宝,夜里偶尔尿床是十分正常的,大多数宝宝在5岁之后就不会尿床了,但也有少数孩子在7之后还会尿床。宝宝从出生到最初几个月的排尿属于反射性排尿,在**充盈时就会排尿;到了5~6个月时,条件反射逐渐形成,在大人把尿时就会排尿;等到了2岁左右开始接受如厕训练,会慢慢学会自主排尿。如果宝宝2岁后日、夜排尿仍然不能自主,很可能伴有脑瘫或智力低下,需及时治疗;如果5岁后夜尿仍不能自控,属遗尿症。
通常,当宝宝已经能在夜间10~12小时的睡眠中控制自己的**时,就不会经常尿床了。但有些宝宝在学会控制自己的**之后还有尿床的现象,这可能是受其它情况的影响。一般造成遗尿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小时均患遗尿症,则其子女遗尿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中有一人小时候患过遗尿症,其子女遗尿的发病率约为44%。
2.**、泌尿系统感染或便秘等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会使宝宝白天和夜间都发生小便失禁;而便秘则会使**受到压迫,每次小便尿液不能完全排出。
3.**容量小。
4.心理因素。由重大事件带来的压力、焦虑或恐惧导致遗尿。
5.睡眠过深。由于睡得太深,大脑不易接受来自**的尿意也会造成遗尿。
6.排尿习惯训练不当。使用尿布或纸尿裤过久,会使宝宝不能养成自主排尿的习惯。
7.宝宝的神经系统调控**功能的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当尿液蓄满时,不能及时醒来导致尿床。
对于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家长需要逐一排查,确定导致宝宝遗尿的原因。对于由疾病导致的遗尿,要及早治疗。如果是由遗传引起的,家长要让宝宝知道,这样可以减少他的心理负担。
在面对尿床的宝宝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因为这并不是宝宝的错。训斥和责怪并不会对减少尿床有帮助,反而会使宝宝产生负罪感和自卑心理,加重遗尿症。家长要做的是在宝宝尿床后迅速更换他的衣服和床单,让宝宝尽快重新入睡。为了方便更换床单,可以在床单下铺一层塑料布,每次宝宝尿床后只换床单就可以了。通常,治疗非其它疾病导致的遗尿症最好的药方就是“时间”——宝宝长大后这个习惯会慢慢消失。但在遗尿症消失之前,还是一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遗尿的次数:
1.晚饭尽量不要喝很多汤水,饭后限制喝水,避免吃西瓜等水份丰富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以减少**的贮尿量。
2.在宝宝睡觉之前先让他排尿。
3.宝宝夜里睡得太沉,要排尿时醒不来也会导致尿床。所以,白天不要让宝宝太疲劳,尤其睡前不要让他过于兴奋,最好中午睡个午觉,每天晚上入睡时间固定。
4.正确培养如厕习惯(参见“宝宝如厕习惯的训练”一节)。
5.查明宝宝夜里发生尿床的时间,并提前唤醒宝宝去排尿。这样可以让宝宝这次不尿床,但并不能保证宝宝以后都不尿床,也不能帮助他形成如厕习惯。
6.给宝宝穿宽松易脱的睡衣睡裤,在床边放一个尿盆,使一旦宝宝醒来能够立即排尿。
宝宝尿床若得不到及时得治疗和正确的对待,对其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心理上,宝宝由于尿床而产生羞愧、胆怯、敏感、自卑的心理,影响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惧怕集体生活,造成性格缺陷;在生理上,尿床的宝宝容易形成偏矮(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厘米)、偏瘦或虚胖的身材,青少年期长期尿床还会影响第二性征发育,严重者会导致不孕不育。此外,长期尿床使睡眠质量差,影响大脑发育,导致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多动等问题。所以,重视尿床现象,积极寻找致病因素,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有很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