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语言发展(1 / 1)

宝宝的语言能力包括自己说和听懂别人的话两方面,0~3岁是宝宝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父母注重在这个时期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能够使宝宝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言的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宝宝出生时以哇哇大哭发出了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声音,从此以后他便开始努力吸收各种语音、语调和词汇,以满足自己说话的需要。宝宝在出生后没几天,就能够分辨出妈妈的声音,听到父母的声音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平静舒适;宝宝2个月时就开始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能发出喉音来回应父母;到了4~5个月时便可发出单调的音节,喜欢独自呢喃;7~8个月的宝宝会重复“爸爸”、“妈妈”等音节,并会随着大人的发音进行模仿;9个月以后的宝宝能够听懂家长常用的一些词语,如“再见”、“亲一下”、“不”等,只是他还不会将听到的词语说出来;一岁后宝宝开始自主说话,能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语,如“吃饭”、“狗狗”等,这时宝宝对语言的接受能力远远大于自己的表达能力;一岁半的宝宝能说出大约10~20个词语,学会大量的身体语言;此后宝宝的词汇量急剧扩大,说话逐渐由词语变为简单的句子,到了三岁时宝宝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年龄,喜欢回答大人提出的问题。

在宝宝整个语言发展过程中,听与说是密不可分的。有些父母认为宝宝听不懂、不会说,就很少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这样实际上使宝宝的耳朵得不到训练,导致以后学说话时起步晚、速度慢、词汇匮乏。宝宝只有通过听人说话,才能模仿发音、学习词汇和句子。所以,在宝宝刚出生,甚至还在妈妈腹中时,妈妈就可以常常与宝宝“说话”。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如喂奶、换尿布、哄宝宝睡觉、散步、见客人等,用温柔的话语告诉宝宝妈妈在做什么,经常告诉宝宝周围各种事物的简单名称和用途,给宝宝朗读婴儿故事、唱儿歌,经常鼓励宝宝大胆地说话,让宝宝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对其不对的发音耐心地纠正。在与宝宝说话时要尽量直视宝宝,因为父母的表情和语气也可以帮助宝宝理解,还能使宝宝模仿成人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在宝宝会摇摇晃晃走路之后,会喜欢与其它宝宝一起玩耍,父母要为宝宝创造这种机会,培养其沟通能力。

但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能按照正常的历程学会说话,常常有些宝宝说话晚或发音不清令人无法听懂。当宝宝出现以下问题时要考虑宝宝是不是语言发育迟缓,要向医生咨询。

??当宝宝15个月时还没有说出任何话来或所说的话成人无法听懂,可能存在语言发育迟缓。

??宝宝2岁时无法理解简单的指令。

??宝宝3岁后仍然说话不完整,语句不连贯,只有单字,不成句子;语言词汇少,说话有前后颠倒、混淆或省略现象,没有组织,或常使用娃娃语或拟声语,如用"汪汪"代替"狗";用其它的语音或音节代替某些发音,如将“奶奶”说成“来来”,这可能是语音或听力方面有问题。

??说话时没有语法和时间概念,话语中没有助词、连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无法区分句子中的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等。

??从某一时候开始不再学习说话,如在6个月左右时突然停止喃喃自语,不再尝试发出声音,这很可能是存在听力问题。

??在开始说话后,每年掌握的词汇量很少,而且需要很大努力,尤其在3~5岁这一年龄段,宝宝应掌握的词汇量应该是呈几何数增加的。

??说话持续结巴或结巴较严重,要在发现的6~12个月内纠正,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当然,所有宝宝说话都会有些结巴,他们常常想到自己要说的事,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或心中着急、激动等不能顺畅地说出来,随着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这种“结巴”会慢慢消失,所以家长要将其与病态的结巴区分开来。通常在三四岁后仍然有结巴的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

通常,语言发展迟缓是伴随其它生理问题出现的,如智能发育落后、脑性瘫痪、颅脑损伤、听力障碍、婴儿孤独症、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功能失调及呼吸器官、发声器官的运动机能障碍等。在怀疑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时,还要注意观察其它症状,接受专业的检查诊断,查明病因,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

此外,宝宝语言发育迟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如家庭中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会使宝宝产生困惑,导致说话晚;或者家长很少与宝宝说话,家里经常很安静,导致语言启蒙较晚;或是宝宝总是由电脑、网络、电视等陪伴成长,缺乏与他人的交往,也极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

其实,在语言的发展方面,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父母能在生活中与宝宝多交流,用标准的语言和清晰的发音供宝宝模仿,宝宝在开口说话时就能很轻松。在宝宝开始说话后,父母要让宝宝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宝宝的声音,父母的鼓励和耐心往往是宝宝说话的动力。同时,要避免在通过手势等身体语言了解宝宝的意图后立即满足他,在宝宝能轻易得到满足后就会减少说话次数,不利于语言发展。在宝宝发音不正确时,家长要及时纠正,而不是学宝宝的错误发音;在宝宝有新的进步时,要给宝宝一个拥抱或亲吻表示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