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迟缓与发育异常(1 / 1)

读了上一节的发育历程指南,我们大致都已了解了宝宝在各个月龄阶段的正常发育指征,但如果宝宝的表现与其应有的能力相差太大,迟迟不能掌握一些动作和语言技能,或者在外观上表现得瘦小、虚弱或有其它异常表现,这时家长们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很可能是宝宝发育缓慢或患有某些疾病的征兆。

生长发育迟缓是指宝宝出现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或停止的现象,通常是患儿在个别领域或每个领域均远远跟不上正常孩子的发育,包括脑发育迟缓和体格发育迟缓两个方面。其发病率为6%~8%,而目前能被家长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的可能不到十分之一。所以,尽早发现宝宝的异常对及时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那么,宝宝出现哪些状况时应该引起家长的警觉,需要考虑就医呢?下面我们总结了发育迟缓和异常的征兆,希望能够给家长们一些可参考的信息。

1.在宝宝2个月大后,被抱起来时不能抬头或后背和脖子用力朝外挣,或者家长感到他的身体僵直或软弱无力;在2~3个月后,被抱起时双腿发硬、交叉起来。

2.在宝宝3~4个月时,抬头有困难,不会抓握或伸手够东西。

3.在宝宝4个月时,对母亲无反应;不把东西放进嘴里;双脚挨着硬地时,腿不会向下使劲;4个月后还存在新生儿时期的惊吓反射。

4.在宝宝5~6个月后,还存在不对称颈紧张反射(他的头转向一侧时,那一侧的手臂和腿就会发直,而另一侧的手臂和腿则会弯曲,摆出击剑者的姿势),这一反射通常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消失,若继续存在或一岁后又出现这种原始反射,说明存在脑性疾病。

5.在6个月大后,有支撑也不会坐;每次只能伸出一只手,另一只手则握拳;仍不会笑。

6.在7个月大时,被拉起成坐姿后,头抬不起来;不会伸手够东西;被扶着站立时,腿部不能承受自己的重量。

7.8个月大时还不会独坐。

8.10个月大后,仍未有乳牙萌出;爬行时身体向一侧倾斜,用这一侧的手和腿用力,另一侧拖着不会用力。

9.12个月大时还不会爬(有些早早被放在学步车里的宝宝直接越过爬的阶段,而直接学会站立或走路的除外),或有支撑也不会站。

10.18个月大时还不会走路;或学会走路几个月后,走路仍不自信或一直踮着脚尖走路。

11.2周岁后,每年身高增长不足5厘米;前囟门仍未关闭。

12.3岁后走路经常摔跤或不会爬楼梯;不会摆弄小物件;总是张口、伸舌、流涎、磨牙,经常出现无意识的表情、动作、尖叫或哭闹,双眼无神,不能有意识地注视事物,对周围事物反应差(此为脑发育迟缓综合症的典型表现,在任何年龄段发现均要引起警惕)。

当宝宝出现以上状况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确定宝宝身体的各项机能是否正常发育(关于语言、听力、视力的发育迟缓我们在以后三节分别介绍)。引起发育迟缓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孕母因素、喂养不当、慢性疾病、生产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性身材矮小,或父母中有一方说话、走路较晚等。此外,父母为近亲婚配也是易导致脑发育迟缓的因素。

2.孕母因素:孕母年龄在16岁以下或40岁以上,或孕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等疾病,或者母亲有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史,在怀孕早期有病毒感染史等。当然,孕母营养缺乏、情绪异常、孕期使用药物不当或遭受辐射、环境污染等因素均可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孕母的健康对宝宝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孕期患有疾病时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的具体情况,听取医生的建议。

3.喂养不当:包括喂养次数不足、宝宝吮吸时间过短、哺乳姿势不对导致宝宝吮吸效率不高、辅食添加不当等。所以妈妈要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确保宝宝能进行足量、有效的吮吸;在宝宝6个月时要开始添加辅食,选择营养丰富、适合宝宝消化吸收的食物。此外,有些家长给宝宝穿的衣服过厚或经常抱着宝宝,也会使宝宝难以进行翻身、爬行、抓握等动作,影响行为方面的发育。

4.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异常、慢性心肝肾疾病、慢性感染、婴儿期慢性腹泻等可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

5.生产因素:早产、急产、引产、剖腹产等生产因素也会对宝宝的发育有一定影响,同时若生产时有新生儿窒息、缺氧等病史也会导致发育迟缓。

了解了引起宝宝发育迟缓的原因,我们就要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在孕前、孕期、生产和喂养的各个时期都要选择有利的条件,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