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1 / 1)

宝宝的骨骼比较细、硬度比较小,在运动时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容易造成骨折。大多数宝宝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骨折,家长应该学会骨折的紧急治疗措施,有备无患。

宝宝骨折多发生在胳膊、腿、脚踝、脚趾、鼻子、手腕和手指处。有些骨折我们能够一眼看出来,但有些会被家长忽略,在几天后由于宝宝疼痛可能才会发现他受伤了。骨折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两种。开放性骨折是骨头断裂后刺穿皮肤,容易伤及肌肉和血管,伤口血流不止。这种骨折非常严重,如果手头有消毒纱布,可用纱布压住流血的地方以止血,不要做任何清洁处理,马上打急救电话用急救车将宝宝送到医院。闭合性骨折是骨头完全或不完全的折断,骨折处皮肤无损伤,又称单纯性骨折。发生骨折的部位会有肿胀、肢体扭曲或弯曲,与没有受伤的一侧相比有些畸形。

骨折后宝宝会痛哭不止,尤其是在触碰到受伤部位时。家长注意不要拉扯因受伤而变形的肢体。为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以用冰袋冷敷患处,固定伤肢后将其抬高。若受伤部位出血,可直接按压止血。如果宝宝没有伤到下肢或者受伤后还能自己走路,为节省时间,可用身边结实、笔直的东西固定伤处后,自己带宝宝去医院。如果宝宝因为疼痛而无法移动肢体,应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侧的关节,然后带宝宝去医院急救或打电话叫救护车来。如果无法准确判断宝宝哪个部位发生骨折,最好不要轻易挪动宝宝,而要先和医生联系。理论上,只要怀疑宝宝发生骨折,就应该及时带宝宝去急诊,以防万一。宝宝在骨折后可能需要通过麻醉来矫正断骨,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注意不要给宝宝吃东西、喝水,注意给宝宝保暖,不断地安抚宝宝。在整个过程中,家长需要保持冷静,给宝宝以安全感,如果家长表现出慌张与焦急,会让宝宝更加恐惧。

还有一种骨折是新生儿骨折,多为分娩过程中挤压而发生骨折。常见的有新生儿锁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等。骨折后,宝宝平时没有什么异样,奶吃得好、觉睡得足。只是在抱宝宝的时候,他会哭闹,且受伤的部位可能会有些肿胀、一碰就疼得哭闹不止。发生类似状况时,暂时不要再抱宝宝,马上联系医生进行治疗。新生儿锁骨骨折不需要特殊固定,一般10~14天即可愈合。

骨折紧急固定方法:

下肢骨折:最简便的方法是将健康下肢当做固定物,与受伤下肢绑在一起,达到固定的目的。若用木板等固定时,在有骨突的部位要用棉花、软布等垫起,以免形成压迫。

手臂骨折:将宝宝的前臂放在胸前,用薄纱、床单等把受伤的手臂抱在宝宝的上半身,包得稳固,手臂不能动就可以。若宝宝手臂不能弯曲,可在手臂与胸之间放一个枕头或一些软布做隔垫,再固定即可。

颌骨折裂:临时用纱布做个垫托,放在下巴尖;用窄绷带或者围巾托住下巴,将绷带两端在头顶打个平结。绷带的松紧要适度,能承托下巴,使其固定不动即可。

宝宝骨骼弹性大,骨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强,一般愈合速度较快,而且很少出现骨折后骨头畸形。所以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护理就可以了。

如果宝宝发生骨折,应该卧床休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固定和康复。如果医生给宝宝使用石膏固定,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四肢和身体的温度和感觉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宝宝的肢体有肿胀、发凉或麻木,皮肤有苍白、青紫等情况,都应马上带宝宝去医院复查。经常检查石膏或夹板边缘的皮肤有无受压情况,如果发红或破溃需请医生处理。

平时,注意给宝宝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帮助受伤部位的愈合。饮食上,注意补充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开始,宝宝胃口可能比较差,可以安排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随着伤情好转、胃口渐开,可以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豆类等。不要再一开始就给宝宝拼命补钙,以免造成体内矿物质不平衡,影响骨质恢复,并增加结石的风险。可在去除石膏后,酌量增加钙质的摄取,带宝宝到户外晒太阳。在宝宝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尽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的宝宝可在**做肢体康复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在宝宝卧床期间,要经常为宝宝擦洗受压皮肤,防止发生褥疮。拆除石膏后,由于长时间没有运动,患肢和关节会变得有些僵硬,径围变细也是常有的情况,这些经过一个阶段的功能锻炼,都能够恢复正常。

但如果宝宝容易反复发生骨折,家长应考虑是否有其他疾病存在,如内分泌障碍、骨骼异常等,并应及时向医生提供相应病史,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