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伤分为三种——动物咬伤、人咬伤和昆虫咬伤,需要分不同情况来对待。
被动物咬伤
被动物咬伤常见的是被宠物咬伤,其次是家畜和野生动物,所有这些动物的咬伤或抓伤都存在危险。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宝宝在家里或公共场所被猫狗咬伤或抓伤是很常见的,家长有必要学会简易的处理方法。
当宝宝被猫狗等宠物咬伤时,首先要彻底清洗伤口。用肥皂和清水用力搓洗所有伤口10分钟,彻底冲掉残留的唾液,让伤口重新流点血可以起到冲洗伤口的作用。在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抹伤口,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病毒。注意不要挤压伤口,以免病毒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神经系统。连续3天,每天为宝宝清洗伤口两次,并在伤口上涂抹抗生素软膏。可用纱布包扎伤口,但切忌使用创可贴等不透气材料包扎,以免狂犬病毒在无氧条件下繁殖。家长要密切观察伤口3~5天,若出现感染、局部肿胀、泛红、伤口周围触痛及宝宝发烧等感染迹象,需带宝宝就医。
对需要缝合的较大伤口或比较严重的面部伤口,应立即带宝宝就医,请医生来控制感染、缝合伤口。宝宝被咬后,要让宝宝保持安静,不要活动,以免加速病毒扩散。可在伤口的近心端用布带结扎,以控制病毒蔓延,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往附近医院。若伤口出血严重,需用纱布直接按压伤口止血。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如果有必要,要在宝宝被咬伤的72小时内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在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不要让宝宝喝浓茶、咖啡,也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大蒜等;同时要避免宝宝受凉、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防止感冒。
此外,再被动物抓伤时,也要同上法一样处理,伤口流血时,考虑接种疫苗。
平时要教宝宝正确地与宠物玩耍,不要过度逗引它们;不要在猫狗兴奋、害怕、疼痛或是受到刺激的时候接近它们,在猫狗吃东西、睡觉、生病或照料幼崽时打扰它们;对于陌生的猫狗,无论看起来多么温和,都不要随意接近。如果宠物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情况下攻击人类,那么该宠物可能患有狂犬病。通常,猫的咬伤要比狗的咬伤更容易造成感染。
被其它动物,尤其是野生的、大型的动物咬伤或抓伤都是非常危险的,要及时就医。一般小型室内宠物,如仓鼠、白鼠、天竺鼠、家兔不会携带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是一种可以致命的病毒,目尚无有效方法医治,只能通过疫苗来预防,所以家长一定不可大意。
被人咬伤
很多宝宝都有在幼儿园里被小朋友咬伤的经历,一般幼儿的啃咬不会造成皮肤破损,只是会造成青肿。但被人类咬伤会比动物咬伤更容易造成感染,因为越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唾液中所含的细菌就越多。被人咬伤后,通常需要比普通外伤更长时间的消炎,同时要较长时间地使用抗生素治疗。若咬伤严重,需要等创口炎症被完全控制后,才能进行创口的缝合、补皮等手术。所以,如果宝宝被人咬伤,有破皮出血或伤口较深,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大意不得。
如果发现宝宝被咬伤,要立即用温和的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伤口10分钟,然后涂上抗生素软膏,用纱布包扎好。连续3天,每天两次清洗伤口,重复上述操作,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感染迹象。若宝宝被咬伤得很严重,如伤口较深、按压20分钟仍无法止血、或被咬伤部位很重要(面部、手、脖子等),需要带宝宝就医,请医生检查伤口,评估感染风险,并查看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疫苗等。在被人咬伤后,最担心的就是感染问题,家长在家护理时要特别注意,若发现伤口肿胀、化脓、伤口周围触痛或宝宝发烧就要及时就医。一般不要给宝宝吃止痛药,因为止痛药多有退烧作用,可能会掩盖感染迹象。
一般被人咬伤后感染狂犬病毒的可能性很低,因为狂犬病毒的传染源有两种:一是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和得狂犬病的人,二是带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及其他动物。我们听到不少小朋友喜欢咬他人,幼儿园里总有宝宝被咬伤,无论是谁家宝宝,家长心里都是很痛心的,万一留下疤痕还会造成一生的遗憾。所以,对2~3岁的宝宝,家长要教育宝宝用适当的方法泄愤,而不要采取咬人的方式。
被昆虫叮咬
宝宝比较容易受到的昆虫叮咬多来自蚊子、跳蚤、蚂蚁、毛虫、蜜蜂、蝎子、蜈蚣、蜘蛛等。在城市中的宝宝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类似蝎子、蜈蚣等昆虫,如果要带宝宝去郊外游玩,就要注意这些昆虫的叮咬。
一般宝宝被蚊子、跳蚤、毛虫、蚂蚁等叮咬后导致的外伤都不严重,叮咬局部会出现红、肿、痒等症状,这时可用冰袋或凉水冷敷,使皮肤血管收缩,蚊虫分泌的毒素不易扩散,然后在患处涂一些薄荷膏、炉甘石洗剂等止痒剂。若身边没有这些药品,生活中的一些东西也可以用来止痒,如浓肥皂水、盐水、大蒜、芦荟汁等。若宝宝非常痒,可以每天在患处涂1%的氢化可的松软膏2次。尽量不要让宝宝抓挠伤口,因为若把蚊虫叮咬的部位挠破,毒素就会扩散到周边组织,可能引发脓疱疮。
宝宝被蜜蜂叮咬要严重一些,被蛰到的皮肤会出现红色肿块,有剧烈的疼痛感,而且肿块的中心位置往往有突出的黑刺。这时要迅速地用大拇指的指甲或是质地较硬的卡片轻刮皮肤,把刺去掉;而不要用手指或镊子去夹刺,否则会将更多的毒液挤入宝宝皮肤。刺拔出后,要用温和的肥皂水或清水清洗被叮咬部位,然后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肿起的皮肤上,帮助宝宝减轻疼痛。同时,要弹掉宝宝身上其他的昆虫,以免造成二次叮咬,将宝宝带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被蜇伤周围的皮肤出现大片红斑、肿胀,或者肿胀、疼痛持续72小时以上,要尽快去医院急诊。
蜈蚣、蝎子、蜘蛛这类昆虫一般毒性较大,宝宝被叮咬后周围皮肤出现肿胀、灼痛和刺痒感。若伤处皮肤有毒刺要像去除蜜蜂刺一样操作。注意不要挤压患处,以免造成毒汁扩散,可以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将毒汁吸出。用肥皂水清洗后,在局部涂搽5%-10%小苏打等碱性溶液,或口服外用季德胜蛇药。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尽快去医院是明智之举。
宝宝被毛虫刺伤后,身上常会留下许多毒毛,家长要尽可能用胶布或透明胶带反复多次粘去皮疹处的毒毛,并及时用肥皂水或碱性水溶液冲洗局部,以中和毒素。临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洗剂或1%薄荷溶液擦涂患处,以消炎止痒。因不确定毛虫毒性,最好去医院检查、治疗。
虽然大多数人都被昆虫叮咬过,但很少有人出现过敏反应。通常宝宝被叮咬后,局部会肿胀得比成人严重。同时宝宝自制力差,伤处有痒感总会使他不断抓挠,易导致进一步感染。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忽略止痒这一步,减轻宝宝的不适感对控制肿胀也是有帮助的。不论被何种昆虫叮咬,都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症状,如果发现宝宝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及带有喘息声)、心跳加快、休克、呕吐、浑身发痒或出现麻疹症状要立即送至最近的医院去检查。同时,若肿胀严重、叮咬发生在特殊部位(嘴里、喉部、眼睛及**等)或者宝宝在叮咬后立刻有搏动的疼痛感时,也要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对昆虫叮咬有严重过敏史,家长可以与医生商议给宝宝打预防针,以预防昆虫叮咬过敏。外出旅行时,一定要记得带含肾上腺素的昆虫叮咬处方药及使用说明。平时,不要让宝宝独自在户外玩耍,并在宝宝的幼儿园留下这些药品,告诉看管人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