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昙颖禅师是浙江人,俗姓丘,号达观。十三岁皈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时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的园宅里。
有一天,太尉问道:“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或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向有中说无。有无是分别心,如眼见空华,是有是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向无中觅有,为何不在心内见天堂,何必在口中说地狱?”
太尉不明白:“心如何能见天堂?”
昙颖禅师回答:“善恶都不要去思量。”
太尉问:“善恶都不思量的话,心归何处?”
昙颖禅师道:“心归无所住处,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又问:“人若死时,归于何处?”昙颖禅师回答:“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说:“生则我早已知晓。”昙颖禅师就问:“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陷入沉思,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说:“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
太尉云:“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路。”
昙颖禅师云:“百年一梦!”太尉于言下契悟。
养生法语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这是一般人经常思索的问题。佛陀和历代的禅师们早就道出了原委,可是又不易为人了解。生命有隔阴之迷,阴就是指我们的身体。意思是换了身体,就不知过去一切,故千古以来的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所谓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义理,假如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就不难知道。参禅,就是明白自己的生命,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生命顶天立地,本来就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