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六度是度人,也是自度)(1 / 1)

大乘佛教中,菩萨欲成佛道所实践之六种法门,称为“六度波罗蜜多”,简称“六度”。此六个法门可以度人,是自度度他,自利利人。也可以说,度人就是度己,度己也就是度人。

所谓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不光是叫人要布施,叫人要持戒,主要是鼓励我们自己要布施、持戒。

南传佛教认为布施是在家信徒的责任,僧众比丘不可以布施给信徒。但当初佛陀在因地修行时,就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为什么现在僧众不能布施给信徒呢?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彼此都有关联,怎么能不布施呢?布施如播种,在家信徒布施才能有收成;出家僧众,难道不播种就会有收成吗?

一般寺庙道场都叫信徒要布施,不少人听到要布施,总觉得牺牲太多,信仰佛教实在很辛苦,划不来。谈到受戒,不是这个不能,就是那个不能,感到很多的束缚,我不受戒就好了,何必要自找苦吃呢?其实“六度”不是这个意思。以下是我给予六度的新意:

假定我问:布施是给人呢?还是给自己呢?答案是给人,更是给自己。如将种子播种到田里,将来收成的当然是自己。

持戒,是自由呢?还是束缚呢?是自由,不是束缚。例如:你违反了佛教所说的戒律——四波罗夷戒:杀、盗、**、妄,就需受国家的法律制裁,受舆论的压力,受同等因果报应的裁判,你不犯戒,不就自由了吗?

戒是对自我的管理,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不侵犯别人,尊重别人的生存自由,若能如此,自己不也就自由了吗?所以,一般人不懂,以为受戒会有许多的限制、束缚,因而不敢受戒,实际上受戒对自己是有极度自由的空间。为了自由,怎么能不受戒呢?

忍辱是讨便宜?还是吃亏呢?当然是讨便宜,不是吃亏。一般人认为,忍辱是委屈自己,人家骂我们不还口,打我们不还手很窝囊,这就是忍辱。其实不然,“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拳头伸出去,你还会有力量吗?所以,忍辱是养成自己的力量,担当这世间的苦难。从忍让里增加人缘、增加智慧、增加慈悲、增加力道,因此忍辱不是吃亏,其所获利益无与伦比。

精进就是勤劳。勤劳是辛苦呢?还是快乐呢?看起来精进是辛苦,但从中更能获得快乐。俗话说:“勤有益,戏无功。”精勤的人生,才有成就。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你要怎么收获,就先怎么栽。”

例如:地脏了,我来扫地,扫过地后,环境变得整齐洁净了;你睡觉,我来工作、织布、种田,你睡觉没有所得,我勤劳作务,布织好了,田地里果实成长了,怎么能不欢喜呢?唯有经过自己努力流汗耕耘,才会有甜美丰硕的果实。从精进中获得的快乐享受是无限的,否则再好的良田,如果不勤于耕种,如何能有收成?

喝茶吃饭是禅,行住坐卧是禅,语默动静、扬眉瞬目都是禅

禅定是活泼的呢?还是呆板的呢?是活泼的,不是呆板的。一般人以为坐禅要眼观鼻,鼻观心,所谓老僧入定,如如不动,否则不容易入定。实际上,禅定是能动能静,能忙能闲,能有能无,能大能小;禅定是无所不能,搬柴运水是禅,喝茶吃饭是禅,行住坐卧是禅,语默动静、扬眉瞬目都是禅。生活中有了禅,就能增加人生的况味,让我们过艺术的生活,活出圆融的生命;生命中有了禅,自能随缘放旷,任性逍遥,大千世界在我的禅心之中,哪里是刻板地坐禅呢?

般若是向内求呢?向外求呢?你向外求得科学、哲学等知识,总是世智辩聪,不若向内悟的般若。般若是向内自证的功夫,是透过“正见缘起,了悟诸法空性”所获得的“内外圆成”智慧。人生若无般若为前导,就像心里的明镜沾满了尘埃,没有光照的功用,假如说把污染去除,光明即能显现。般若让我们能可以少烦少恼,让我们能够获得光明智慧,让喝茶吃饭是禅,行住坐卧是禅,语默动静、扬眉瞬目都是禅。我们能将凡心变成圣贤心,让我们看清人生的前途,走向康庄的成佛之道,有什么不好呢?

于广州中山大学演讲“般若的真义”,香港凤凰卫视全程录影(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六日)

所以过去解释六度都认为很难,其实六度对自己是大修行,有大利益,完全是为我们施设的一种得度法门,是追求快乐的法门,有什么不可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