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皆空,我认为可以更正为“四大皆有”,因为《般若心经》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既然“空即是有,有即是空”,那么本诸佛陀的教示,四大皆空,自然也可以说为四大皆有了。
我们先说四大的意义。佛教认为宇宙万有、任何一法的存在,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因缘和合而成。在虚空里,有地,有水,有阳光、热量,有风的流动(空气)。世间哪一样物体能脱离这四种元素呢?
题“四大皆空示现有,五蕴和合亦非真”
就像盖一栋房子,需要有坚硬的木材(地大)、凝结砖瓦的水分(水大)、阳光的照射(火大)、空气的流通(风大),才能成为一间房子。一个人的存在也是一样,需要有坚硬的骨头(地大),唾涕脓血、大小便溺、流汗(水大),也要有温度(火大),更要有呼吸(风大),假如有一大不调,人就无法活着。即便是一朵花,也需要有地、水、火、风。花要有土地来种植,这是地大;要有水分来滋养,此为水大;火大就是阳光照射;风大就是空气,靠这四种因缘聚合而成为花。
一切万有的存在,皆需四大因缘和合。因为是四大元素和合,它本身就不是独有的,佛教解释此义,就用一个“空”字,说“四大皆空”。确实是不错,每一件事物都不能独自存在,都是假借因缘而有。但是只用“空”来解释,世间人对佛教就会产生误会,认为佛教什么都不要。甚至常有人开口闭口都说,你们出家人要“四大皆空”,以此来污蔑佛教,毁谤僧人。其实不是出家人才四大皆空,宇宙万有,一切万物,它的本意就是四大皆空,但是千百年来,多少人误会、误解。
所以,假如把“四大皆空”换为“四大皆有”,并没有违背佛意,又未尝不可。四大和合不就是“有”吗?你讲到“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何必一定要把它说成空,让人对空有成见、有误解。不如从“有”慢慢地知道“空”义。
说到空,它本来就是建设在“有”的上面。茶杯不空,怎么能装水?房舍不空,怎么能住人?荷包不空,财物放哪里?肠胃不空,人怎么能存在呢?所以“空”建设了“有”。“有”也只是假“名有”,它的本意还是“真空”。
佛法有时候先说有,后说空;有时候先说空,后说有;有时候说空有不二;有时候说空有本一,本来一个。既然如此,我想要改变千百年来世人对佛法的误解,不如把“四大皆空”解释为“四大皆有”,不是更能符合佛法度众的新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