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驱车返回佛光山,回到法堂,展开一天连续不断的工作。
九时,拆看堆积如山的信件和杂志。
十时,约了彭大木、萧顶顺至佛光山修持中心巡视工程,主要是一直挂念室内是否装潢好了?地面是否刷洗干净?走了一圈,才放下忐忑不安的心。
下午一时,齐集山上各单位主管,召开会议。首先,我请慈惠向大家报告台北道场过年落成的盛况。接着,我又针对功德主、短期出家、上灯法会赐香板、高雄义卖、信徒食宿、山下大仓库、工作代理、山上广播、调用人众、信徒香会、万人朝山等办法、规则、章程一一指示说明,去除大家心中的疑问。新春期间,我知道每个单位都很忙,都需要人众支援,但是我也希望在人力运用时要懂得沟通,要学习会用人,但不轻易动用人。至于待客度众,我要求每一个弟子都能以热诚的接待、尽心的服务来让信徒们心有所归,进而再以佛法将游客度为信徒,将信徒度为干部,让人人来山都有所得。
傍晚,徒步到万寿园有德居探望正在静养中的依静。服务于慈悲基金会的满富、觉藏也来了,我问他们为何请调工作的时候不来问我的意见。我始终觉得从事慈善救济的工作是一时的,并不究竟;救济是社会事业,任何社会人士都可以做;弘扬佛法就不一样了,并不是人人都能立大愿、发大心。因此,希望徒众能了解这点,用功研究佛法,荷担弘法利生的重担,做一名称职的宗教师,好好发挥宗教净化人心的功能。
晚七时,为短期出家戒子开示。面对眼前一张张善良朴实的脸孔,我以教主佛陀、玄奘大师、周利槃陀伽等古代高僧大德的事迹勉励大家,让每一个戒子都能培养出——
1.对三宝不坏的信心
2.对佛教不退的热心
3.对众生不减的悲心
4.对自己不变的道心
之后,每人都提出久藏于心底的疑问请我解答:
◎就读佛学院应具备什么条件?
◎想出家该如何与家人沟通?
◎如何对治贪嗔痴三毒?
◎怎样处理损坏的经典?
◎在家应如何修行?
◎什么叫做执著?
◎自己能否为亡者超度?
◎在佛光山出家是否有年龄限制?
◎如何对待似佛非佛的邪道。
问题实在太多了,真是欲罢不能,原订九时要集合全山大众,也只好延至十时才开始。
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全山大众每一个人几乎都忙到凌晨二三时才睡,第二天又开始继续工作。在佛光山,忙是正常,闲才是新闻。今晚,常住特地准备了许多礼物,由我来慰问大众的辛劳。
会中,接受嘉奖的有:慈嘉、黄妈妈、慧同、永满、道光、黄美华、廖素琴、郭秀云、黄美素、黄惇靖、永端、觉璞、满德、满修、觉传、觉睦、刘忆莹、满富、满方、觉藏、钟居士、满顺、慧修、慧日、张实践夫妇、林美杏、依敏、依导、秀銮、淑慧、满持、觉慎、满日、满贤、满维、觉润、觉昌、永明、永进、永训、萧碧凉、钟素贞、欧慧静、周素卿、总机、育幼院小朋友、所有学部的同学、还有头山门老伯、满香园阿娇……。最后,我请所有来山的客人前来领取一份奖品,与我们一起分享喜悦。虽然大家只分到一个苹果,但是要在这么多人当中获得一个苹果是多么的稀有难得啊!
这时,侍者永会走过来,在我桌上端端正正地放了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我望望大家,看看苹果,全场的人都会心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