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台北道场,只要得空我便到十三楼的书画室看画,徒弟说,这是我每天出入次数最多的地方。目前画室收藏了一千多件油画、国画、水彩画、胶彩画等,各方的赠画还在不断增加中。今天《法轮》杂志社发行人朱其昌先生送来范增的画作一幅,同行的陈小明小朋友也捐出自己储蓄的三万元给佛光大学,真是发心不分老少。
今天一天当中,会客、访问、座谈、开示不断,先是佛香讲堂的满敬带了五十几位香港信众回来,我随缘为他们开示;接着远东企业集团的王誉秀、景观雕塑大师杨英风、当代乡土画家李奇茂、西班牙驻台办事处主任路培基、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理事长白省三、大陆画家何山、洛杉矶协会会长吴剑雄等人先后来访。
杨英风先生是国际知名的雕塑艺术家,籍贯宜兰,他表示佛光大学在宜兰设校,乃造福乡梓、嘉惠后代,正是他一生最乐见的愿望,因此特别赠送近一人高的观音菩萨铜塑精雕一尊,响应义卖活动。他今天参观过展览会场后,直说:水准很高!对台北道场的建筑、规划、颜色搭配,也频频赞叹。目前遭逢迁移风波的七号公园观世音菩萨像,正是出自杨先生之手,因此他建议,如果真是非搬不可,他希望能放在台北道场。能得到国际级大师的肯定、赞赏,真是为道场增光不少。
李奇茂先生这次也捐出画作数帧,他是宜兰女婿,当初婚礼还是我为他证婚的,这是佛教的第一次佛化婚礼,今日与夫人同来,谈起往事,得意、欢愉之情溢于言表。
何山先生目前正在佛光山展览馆举办画展,他有感于佛光大学建校以及推动佛教艺术的教学之需,愿将展出的八十幅敦煌壁画临本捐给佛光大学,这些画将安排在台北道场展出。同时我请他为台北道场十四楼如来殿两旁作壁画,完成后将由台北道场发给奖金,以资奖励。
会客之外,“中视”“为善长乐”制作人周志敏小姐、新闻记者谢金蓉小姐,先后来访问佛光大学的建校与义卖活动。周志敏问到:如果有人要买我的墨宝,我愿不愿意挥毫?我说:为了佛光大学,我已将自己收藏的近百张书画悉数捐出,甚至连人也捐出去了,何况是写几个字呢?
今天的素斋谈禅,参加者清一色是事业有成的职业妇女,有:胜鬘分会会长赖丽琼、佛光会檀教师孙春华、台北市议员秦慧珠、台视新闻主播记者叶树姗、南山人寿保险公司襄理萧丽娜、《大成报》总编辑邱苾玲、国际花卉理事赵简贞婉等三十余人。适逢陈履安先生到道场来,我请他一同出席。
陈履安先生首先谈他的学佛心得,他说由于受的是西方教育,最初认为佛教是迷信,尤其不能接受佛教的跪拜仪式。学佛后,发现佛教其实是教我们如何打开心门,找回自己,让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所以学佛其实是教我们如何生活。他告诉大家,学佛可以改变人生,一个人开始学佛,家庭就会不一样,他希望大家进一步接引先生学佛,如果有需要,他愿助一臂之力。
曾经开班授课的美姿专家赖丽琼说:学佛前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对学生要求严格,遇事也不懂得圆融处理;学佛后,不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凡事也较能站在别人的立场,换个角度去思考,无形中对人生有了另一番的体悟与肯定,因此感觉上比以前活得更踏实、更有方向与目标。她说,学佛使她拥有了一个全新的人生。
过去担任戏剧导播的孙春华也感性地道出她学佛的心路历程。她说:过去导演戏剧,戏剧是要表现人生的喜怒哀乐,每次导戏,自己也情不自禁陷入剧情中,跟着体尝人生的悲欢离合,而每出戏落幕后,总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平复自己的情绪。尤其随着一次次的幕起幕落,她总在探索一个问题:人生最后的归宿是什么?从来没有一个答案可以解答她对生命的迷惑,于是漂浮的心无所系属,最后幸而又回到过去所信仰的佛教,终于找到心灵的归属,解开心结。她说,一生扮演过多种角色,从来没有像目前安住在佛光山,成为佛光山常住的一分子,更令她感到安心、实在。
从事新闻播报工作的叶树姗问我,她是慈济功德会会员,现在也是佛光会会员,她担心无法两边兼顾,做好佛光会员。我告诉她,所有佛光会员都是慈济会员,所有慈济会员也将是佛光会员,两者不相冲突!因为佛教本身就是慈善事业,但是慈善工作并非佛教的全部;所以当一个人的信仰渐次升级后,必定要从做善事修福中,进一步研究教义求慧解。因此我告诉她:随缘发心,顺其自然!
晚上九时半,集合前来支援法会的专三法务班同学普参,他们希望我指导如何做知客?一个成功的知客,要会招呼信徒,见了面,至少要有五句话,如:从哪里来?来拜佛吗?以前来过吗?要找人吗?我能为你服务什么吗?万一信徒答不上来,要能自问自答,还要懂得因人而异,观机逗教。能够主动了解信徒、亲近信徒、为信徒解决问题,这是做知客的基本条件。
此外,对于同学这次参与四十九天的法会,我希望他们抱着为服务而来的精神,非为享受,纵使有时受了责备、委屈,也要当成是一种学习,能够接受挑战、指导,这才是当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