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灵感(1 / 1)

合掌人生 星云大师 4581 字 1个月前

世间的人、事、物,彼此都有相互“感应”的因果关系,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只要因缘俱足,则如“敲钟即响,击鼓自鸣”,这就是“感应”。

感应有一定的因果法则,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既经得起科学验证,又超乎科学常识以外。例如,亲人之间的“心灵感应”,在科学上如何能解释呢?中国民间故事《二十四孝》里的“哭竹生笋”,也不是常理可以说明,只能说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此,感应一般都是说“不可思议”,也就是不可以用心思揣摩,也无法用语言解释,是一种超乎思想、言说之外的心灵体验,就叫做“感应”,或说是“灵感”。

一般信仰宗教的人,尤其是佛教徒,无不希望自己的修行,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获得诸佛菩萨的“灵感”护佑。但是灵感到底有没有?可信不可信呢?

我在佛门里生活七十余年,由于我倡导“人间佛教”,并不宣扬灵异,甚至我也服膺孔老夫子的“不怪力乱神”,因此尽管出家七十余年,所遇到千奇百怪,各种似有似无,似真似假,一般人称之为“灵感”的事,不知凡几,但我从来不去介意。

我在弘法讲演时,很少讲说灵感的事迹;撰写文章时,我也很少叙述奇异的故事。但这并不表示我不相信灵感的存在,只是觉得灵感毕竟不是普遍、常见的现象,也非人人都有的体验,所以我从来不去强调,也不刻意宣传。

不过,我自己小时因为受戒燃烧戒疤,失去记忆的能力,后来每日礼拜观音菩萨。虽然我没有见到观音菩萨现身,也没有菩萨为我摩顶,可以说一无灵感,但是今天我能读书、记事,你说在我的心中会没有佛菩萨的存在吗?

我一生的灵感,都是从生活中体验出来的,我相信灵感必然有之,但也不一定人人都说得对;有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或是耳朵听到的,也不一定正确。所以佛教讲“平常心是道”,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生活的灵感,不必特别去希求任何的神通或感应。

历史上,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虽然长于神通,最后却死于神通;中国也有俗话说:“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神通不是人人能有,灵感也不是人人都曾体验;即使偶尔有之,也不尽然每一件都需要科学来印证。

数十年前,法国的柏克森博士,在一本《博士界的辩论》中说,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至今还在鸡足山隐居,要等弥勒降生后,把佛陀的衣钵传给他;十八罗汉中的长眉罗汉宾头卢婆罗堕,两千多年来也曾多次现身,都有记录可考。

不管是真是假,这些美好的传说,就把它当做是很美的故事。中国民间“嫦娥奔月”,在少男少女的心目中,是多么美好的传说,如果硬要把月亮的故事,用科学来破坏,这也不是人类真正的利益和收获。

不过,如果真是有心想要探究,在佛教里,说明世间现象界有没有,存在不存在,也有五种认识上的形式,称为“五量”。

所谓“量”,就是度量。例如,布有多长,拿尺一量;物品有多重,用磅秤一称;乃至圆规矩尺、三角几何,都可以把宇宙现象界的大小、高低测量出来,甚至还能算出几度空间。因此,五量也是五种知识的来源,分别是:现量、比量、譬喻量、神通量、圣言量。

一、现量:生活中,杯盘碗筷、房屋桌椅、花草树木、山川大地,一见即知,不必争论,这是现量。

二、比量:比量就是一种推理方法,例如,见烟知道有火,听到讲话声知道有人,甚至看蚂蚁搬家,就知道将会淹水。所谓“见微知著”、“由因知果”,这就是比量。

三、譬喻量:佛陀说法,善用譬喻,有名的“丘井喻”,以丘井比喻生死,醉象比喻无常,毒龙比喻恶道,五条毒蛇比喻五阴等。通过实例或寓言,使人容易理解教法的意义内容,这就是譬喻量。我们平时常说:像雪一样白,像冰一样冷,像纸一样薄,像刀一样利,这都是譬喻的妙用。

四、神通量:佛教讲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种,称为“六神通”。即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是为“天眼通”;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声,是为“天耳通”;能随心所欲地来去自如,是为“神足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所想,是为“他心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的过去未来,是“宿命通”;能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轮回,就是“漏尽通”。

神通是通过修持禅定之后所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力量超乎寻常,而且无碍自在,一般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五、圣言量:平时我们讲话,常会引用“孔子说”、“孟子说”或是“佛说”,这许多圣贤所说都有见地,所以具有说服力。尤其佛教徒从“佛说”《阿弥陀经》,相信有极乐世界,这就是圣言量。

五量就是五种判定知识真假的标准,因此灵感到底有没有,可信不可信,只要通过现量、比量、譬喻量、神通量、圣言量,便可以知晓了。

只是,灵感一般大都是从别人口耳相传而来,因为是口耳相传,是听别人说的,往往说的人好像身历其境,绘声绘影,说得很逼真;听的人不是亲眼所见,便觉得像“天方夜谭”一样,只有“你姑妄言之,我姑妄听之”罢了,总是怀疑不信。

在佛教里,有谓“信为道源功德母”,又说“信心门中有无限宝藏”,学佛修行,培养信心很重要。一般的佛教徒,有人以慧解来长养信心,有人从慈悲、福德中坚定信仰,也有一些人,因为在宗教体验中得到某种灵感,因而对自己的信仰更增信心。如孙立人将军的夫人孙张清扬女士,在一次中风以后,颜面神经麻痹,导致嘴巴歪斜。后来因为信仰观世音菩萨,获得灵感而痊愈,又恢复从前的庄严相貌,从此成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听别人说的灵感,我们暂且不去谈它,就拿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来说。一九七四年的农历正月初九,佛光山应南部信众要求,在大悲殿举行第一次的“供佛斋天”法会。当天上午九点,我在大悲殿跟信众讲说“供佛斋天”的意义,有几个青年在门外观看。当我说过之后,当中一位青年忽然瘫软在地,无力走路。同伴怪他:一定是你刚才讲话不敬,口不择言,伤害了佛教,所以护法神明在惩罚你,你现在赶快忏悔吧!

说来也真是奇迹,我亲眼看到他忏悔之后,他的手脚立刻复原,马上恢复行动能力。当下虽然说不上抱头鼠窜,但是因为羞于见人,一群人也就快速离开佛光山了。

这件事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而是听别人转述,我也很难置信。所以我觉得灵感不必传播,有体验的人,必然相信;没有经验,再怎么说他也无法起信,因此顺乎自然就好。

说起大悲殿,也是我的亲身经历。在一九七一年大悲殿即将完工落成时,有一天晚上,我到现场察看工程进度,忽然听到大悲殿内有钟鼓铛铪的法器梵呗声传出,十分动听,不像是从人间发出的。

“奇怪,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听了一二十分钟之久,自觉不可思议,真是“此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我出了大悲殿,走到一百公尺外的香云堂,看到慈惠、慈容法师,我想把刚才的事说给他们听,但转念一想,不可!因为如果我说出来,他们一定也会上去听,万一听不到,必然会说我也在宣扬灵异,我看还是忍耐不说算了。

后来又动念:慈惠、慈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弟子,应该相互了解,这件事还是应该分享给他们知道。

果然,他们听过之后,马上就到大悲殿去。下来后,我问他们:“你们听到大悲殿里有人在课诵的声音吗?他们说:“没有。”当时我真是懊恼无比,直怪自己多言。

第二天,我还是照常到大悲殿看工程,无意之间又听到课诵的声音响起。当时心定法师在大悲殿抄写信徒功德芳名,因为多日来昼夜都在大悲殿工作,我就问他:“你听到过课诵的声音吗?”

他看我十分惊讶的样子,就说:“每天都有!”

于是我赶快找人把慈惠、慈容叫上来,想证实我昨日所言不虚!后来他们也说,确实听到了钟鼓铛铪和鸣的课诵声,我这才大大地舒了一口气,不是因为灵感,而是为了自己的信誉感到非常欢喜。

大悲殿是佛光山所建的第一座殿堂,为丛林学院学生每日朝暮课诵的地方,除了星期日之外,平常并不开放。但观音菩萨的灵感事迹,却在信众之间流传不已,启发了很多人的信心。

甚至早在四十多年前,佛光山还未创建之前,我在高雄寿山寺,每年药师佛诞都会举行药师法会。大概是信徒的虔诚礼拜,加上当时佛学院同学每天昼夜轮班护灯,每次法会期间,佛前所点的每盏灯,灯芯上都会结出晶莹剔透、五彩光亮的小小灯花舍利。这些奇妙的灯花舍利,不但在信徒之间传诵不已,连“中央社”的记者都专程来采访。

另外,我从年轻时,就曾多次带领信徒到印度朝圣。有一次,我们在菩提大塔下,唱过香赞,团员们一一献烛之后,燃烧过的蜡烛竟然融化成许多佛菩萨的形象。这一幕,让在场的人各个振奋不已,直到现在,佛光山文物陈列馆还收藏了一尊小小的“灯花观音像”,见证着这一次殊胜的朝圣之旅。

在很多的灵感事迹中,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是佛牙舍利莅临台湾的事了。关于佛牙舍利的由来,以及迎到台湾供奉的因缘,乃至在台兴建佛陀纪念馆的经过,在“佛陀纪念馆建馆缘起”中,都有说明。当中尤其叙述了一段有关佛牙舍利到台湾的灵感事迹。

一九九八年四月九日,佛牙舍利到台湾时,当天从桃园机场回台北道场途中,承相关单位协助,把桃园到台北的高速公路净空,让车队一路畅行无阻。

当车队在高速公路上行进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密布,随即下起倾盆大雨。雨势大到连车窗上的雨刷都来不及刷,因此车行十分困难,速度不得不减慢下来。这时我心里一直挂念着在台北道场等候迎接佛牙舍利的信徒们,大概都已淋成落汤鸡了吧!

就在车队缓缓来到“建国北路”,准备下交流道时,雨势霎时停止,利落得就像拿刀切面一样。这时从“建国北路”到台北道场的路上,也承台北“市政府”进行交通管制,让佛牙舍利的车队优先通行,因此我心中盘算着,应该可以在六点之前,把佛牙舍利供在台北道场,圆满此一迎迓盛事。

但是车队到了松山车站前的虎林街时,虽然天色已渐昏暗,然而街道两旁仍挤满大批群众,有人献花上香,有人合掌恭迎,有人跪地礼拜,鞭炮声更是震天价响,久久不绝。好不容易,佛牙舍利终于来到松山火车站前的临时坛场,此时坛场前原本湿漉的地面,突然从空中洒下一道金色光芒,把松隆路照射得就像黄金铺地一般,灿烂耀眼。

差不多就在同一时间,我从路旁商家的电视中,听到《人间卫视》主持现场转播的赵宁博士,兴奋地连声惊呼:“你们看!你们看!整条松隆路忽然变成金光大道了!”一起主持的依空法师立即说:“这是佛光普照,所以应该是佛光大道!”

这一刻,让现场万千信众心生欢喜,感动不已。数家电视台负责实况转播的工作人员,更是频频称奇。他们说:“连灯光都不用打,就可以把入夜时分的现场拍得光辉四射,实在是难得一见的殊胜景观!”

这个现场、这些声音、这次电视转播,我都身在其中。但是许多当天没能亲临现场的徒众及信徒们,事后一个个激动地告诉我,他们通过电视的屏幕,的确看到一片金光,铺满迎佛大道,那时是六点二十分,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之久。

一条道路,为什么会忽然之间变成黄金的颜色呢?若说是雨后阳光的折射,但此时已日落西山,没有太阳!若说是万家灯火映照而成,但此时尚未夜幕低垂,哪来的灯光?可是大家确确实实都看到了金光大道,这么奇妙的事,我们不赞叹佛陀的威德灵感,又怎么能解得呢?

在很多关于气候的灵感事迹中,的确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因为大自然的气候,哪里能像人间事,可以为人所任意改变呢?但天下事无巧不成书,在宗教生活中,如历代求雨的事件,包括宋朝的慧开、代病、普庵禅师,以及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大师等,都有为民祈雨的灵应事迹,乃至修行者在狂风暴雨中获救的奇异,多不胜举。

在诸多相关的奇事当中,我也有一些亲身经历,感受到难以明白。例如,我从一九五三年到宜兰,直到一九六七年佛光山开山,在此十四年期间中,我都居住在宜兰。

宜兰是个多雨的地方,与风城新竹并称“竹风兰雨”,在台湾颇负盛名。因此过去我从新竹行脚到宜兰时,就曾说过:“我从新竹风城,走到雨都宜兰,一路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就是人生的写照吗?”

我在宜兰期间,固定每周三举办消灾法会,星期六举行念佛会,这种寺院共修的弘法方式,是我当初一直在努力提倡、发展的。

既然要集众共修,就要有场地,可是雷音寺的佛殿不到三十平方米,容纳不了很多人,信徒在里面集会,总是拥挤不堪,所以每次共修,只好利用佛殿外的丹墀。

当时雷音寺两旁,住有三家军眷,每逢夏天天气炎热,一到黄昏,他们就在外面乘凉。因此我们集会共修时,只有在他们的身旁念佛、绕佛。但是尽管如此,彼此也都相安无事。

在近二十年当中,最让我挂碍的,就是担心万一共修时间下雨,信徒会不会像“树倒猢狲散”一样四处躲雨?所幸那种难堪的场面从来没有发生过,真是感谢“天公作美”。

其实若说从来没有遇到下雨的情况,也不尽然!有时午后也会下起绵绵细雨,只是大都到了六点左右,雨就停了。这时大家赶快打扫庭院,总能在七点半按时照常共修;一个半小时之后,九点集会结束,信徒回家了,这时便又下起雨来。

这种情况不但经常发生,甚至数十年都是如此,所以真的应该感谢护法龙天,冥冥之中给我们很多的护持、帮助。不过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九八八年佛光山在高雄中正体育场,举办的一场六万人参加的“回归佛陀时代”弘法大会。活动在晚间七点开始,五点半左右我从佛光山出发,这时还是阳光普照,天朗气清。但车行十余分钟,刚到砖仔窑这个地方时,忽然风云变色,大雨随即倾泻而下,速度快得让人简直来不及反应,而且因为风雨太大,路上所有车子都暂停一旁,不敢强行冒进。

我坐在车子里,忍不住问同车的人:这场雨是从何而来?当然没有人能回答得了这个问题!只有司机安慰我说:“好像是从澄清湖那边下来的!”我说:“我们到澄清湖那边去看看!”

其实那只是一时心急顺口而说,真的到了澄清湖又能如何呢?这时我心里估计着,中正体育场应该已是万头攒动了,只是这种雨势又怎么能办法会呢?

然而奇妙的是,当我六点半抵达中正体育场,大雨顷刻停止,工作人员于是立刻分头打扫场地,布置会场。七点一到,法会在凉风习习中准时开始。记得那一次,小王爷陈丽丽小姐还在现场唱了一首《顺治皇帝赞僧诗》,整个法会进行得十分顺畅、圆满,尤其在阵阵凉风吹拂中,与会大众莫不感觉身心清凉,法喜充满。

类似这种与气候有关的惊奇,还有一次发生在一九五七年,当时我因为经常往来宜兰、台北、高雄等地弘法,一群信徒因此发心集资,帮我在新北投温泉路购买了一栋小房子,让我到台北时有个安身之处,我把它命名为“普门精舍”。

记得在一个台风夜里,狂风夹着暴雨,势如千军万马,不停地呼啸,发威。入夜后,忽然听到屋后轰然一声,虽然心里忐忑不安,却也无可奈何。

隔天一早,赶快出外察看,原来半山腰的土石随着大水冲刷而下,整座山的下半部分已因土石崩落而架空。在这种情况下,住在精舍里的我,照说应该是与土石俱亡了,然而却能侥幸躲过,因此我也只有在心里默默地感谢诸佛菩萨的庇佑了。

虽然我一生不标榜灵异,不过在佛门里,确实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出生在扬子江流经的江都,出家后参学在金陵栖霞山寺,二〇〇〇年再度回栖霞山拜访师长,当时是阳历十一月刚过,十二月初还是农历的十月,在南方仍属秋高气爽的季节。

由于我从一九四九年离开大陆,在台湾居住四十余年,从来没有见过雪花飘飘,因此,在乘车前往栖霞山的路上,我心里想:这次到大陆来的季节不对,如果能够迟个几日,让我得以再见雪景,重温童年回忆,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

虽然心里不无遗憾,但快到栖霞山的大门时,远远见到大批群众立在两旁,心里觉得很过意不去。完全没有想到,就在我准备下车时,忽然见到雪花从天空冉冉飘下。这时迎接我的人在山门合掌而立,口中齐声说:“天降瑞雪!”我也只有随缘赞叹,欢喜地跟着大家进入大雄宝殿。

从大雄宝殿礼佛出来后,更让人惊讶的是,天气忽然放晴,只见阳光穿透云层,普照大地,刚才的雪花也在霎时融化,完全看不出来前一刻还在下雪的景况。诸如此类的事情,如果不是身临其境,而是听别人传说,我也难以置信,可是世间事就是奇妙得叫人不敢不信。

关于气候这一类的奇遇记,在生活中经常有之,都是世间的巧合,也不值得多说。倒是在佛光山开山四十余年来,奇妙的事最多。有一年夏天,佛学院的学生说,他们看到大悲殿里的观音菩萨,忽然移驾到竹林之中;也有不少信徒说,由于观音菩萨到他家中示现的因缘,因而到佛光山捐献。

更有一位住在基隆的信徒,一日捐了六十万元要给佛光山建寺,经手的香灯师万分感谢。结果他说:“你不用感谢我,我家里其实也不是很有钱,我所以捐献,是你们的接引大佛叫我来的。”甚至有数以百千的人在佛光山参加法会,忽然惊呼大叫:“大佛转身了!”乃至早年在雷音寺,更有信徒见到“大佛开眼”!

这些虽然都是他们亲眼目睹,可是我总告诉大家:“你可以相信,但无须言说,因为灵感是心中的体验,不是言论上的传播。”因此尽管佛光山有诸多关于佛菩萨灵感的事迹,若不是我们亲身经历,虽然别人言之凿凿,我也从来不去多加宣扬。

不过,在佛光山开山之初,有一件事我不得不说。那是一九六九年,佛光山第一次举办“大专佛学夏令营”,当时虽然有一百多名大专学生报名来山参禅修道,但常住经济拮据,一百多人吃饭的碗筷、睡觉的寝具,一无着落。

说起来也怪我胆大妄为,也不管常住经济困难,便叫当时担任监院的心平法师筹备饭食、寝具。没想到他竟然跟我推说:没有经费,哪里来的钱去买米和寝具呢?

我虽然生气,但事实如此,也是无可奈何!不过就在第一天,我上完第一节课,下课后走过学院的圆门,有一位赤脚戴斗笠的老婆婆,交给我一个纸包。我知道里面装的是钱,但不清楚究竟有多少。

我请老婆婆先到里面坐,我自己进入观照堂,顺手拆开来看,竟然是五万元。当时一般工人每天的工资是二十元,可见五万元是多大的数目!我万分感动,随即叫慈庄法师去招呼老婆婆喝茶。但慈庄找遍了学院,又到外面绕了两圈,都没有看到老婆婆的身影。

当时正值开山期间,山上到处是丘陵地,崎岖小路凹凸不平,并不好走,一位老婆婆,一时之间能走到哪里去呢?由于遍寻不着老婆婆,只有感谢诸佛菩萨慈悲,给我们救苦救难了。

这一段公案,别人我并不希望他们知道,但是佛光山的弟子应该了解,因为在佛光山,只要肯发心为教奉献,只要是真心为众服务,诸佛菩萨及信徒大众都会给我们依靠,最怕的就是不是真正发心,那就没有办法了。

说起灵感,最值得感谢的,还是万千的信徒。佛光山的“大海之水”,是嘉义的吴大海先生在开山之初捐建的;东方佛学院的教室,是太子公司吴修齐先生捐献的;朝山会馆由陈罔市、郭慈范、虹牌油漆张添永夫妇发起;大慈育幼院的功德主是徐槐生、潘孝锐;大雄宝殿与佛光精舍,分别是严宽怙、张姚宏影等人捐资而建。

不过,我也曾经说过,佛光山的土地其实是靠《玉琳国师》这本书的版税购买的,大悲殿是靠《观音菩萨普门品讲话》这本译作建设的,大雄宝殿是靠《释迦牟尼佛传》兴建的,甚至接引大佛也是“阿弥陀佛”创建的。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四十多年过去了,这许多赞助佛光山建设的大德,他们其实就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玉琳国师的化身,也是佛光山的老板。因为数十年来,佛光山除了兴办数所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外,也在世界五大洲建了二百多间寺院,很多人都叹为稀有,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些都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万千信徒的成就。

回忆一九七七年,佛光山应华侨信徒之请,到美国创建第一所分别院。当时常住给慈庄法师两万美元,让她到美国觅地建寺。经过八年的岁月,期间历经多少的艰辛、周折,真是不足为外人道。所幸后来的两年渐入佳境,因此十年后,西来寺终于在花了三千万美元的经费下完成了。

这么庞大的建寺资金,我自己既不开设工厂,也没有良田万顷,当然都是靠信徒的支持赞助。此中如果没有感应,他们怎么会如此发心?甚至佛光山的弘法事业又怎么能拓展到五大洲呢?这其实都是信众在宗教体验中所引发的信心成就的。因此,一所寺院道场里,只要僧众发心、信众虔诚,自然会有灵感,当然也会法务兴隆,道业蒸蒸日上。

回想起到美国建寺的往事,去年才由大陆栖霞山方丈隆相和尚晋山担任住持的中美寺,当初是由隋花莲师姐发起,在休斯敦购地兴建。另外,达拉斯讲堂和奥斯汀香云寺,是严宽怙居士捐资兴建。此中,香云寺在觅地的过程中,遭遇诸多不顺,后来因为得到一位郑傃卿女士的助力,终于买下一座十一英亩的小山丘,作为建寺用地。

当时郑女士因为罹患癌症末期,虽然先生也是医生,却是束手无策。正当她对生命感到无比绝望时,有一天梦中,梦到我用英文告诉她:“Remember!You will be live long time.”(记住!你会活得很久的!)

醒来后,她感到身心无比轻安,但也不以为意。没想到不久之后,身体竟然日渐好转,因此她一直心存感恩,总希望能有机会回馈、奉献。当她得知佛光山要在奥斯汀建寺时,便主动热心帮忙找地,因而促成了这段因缘。

后来我到美国,她把这段经过告诉我,我也只有老实告诉她,我并不会讲英语!只是素昧平生的她,竟然因为在梦中,听我用英文鼓励她,因此重获新生,说来灵感就是如此的让人难以揣测,难以用常理来看待和说明了。

总而言之,“灵感”是一种奇妙的“宗教体验”,灵感可以启人信心,但是可遇而不可求!灵感虽然不可思议,但是自有原理可循。

有一首偈语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这是说明,我们的心就像一池的湖水,只要湖水清澈,湖面平静不起波澜,则如“竹影扫阶尘不动,雁过寒潭水无痕”,月亮自能映照湖心,这就是所谓的“感应”。

平时佛教徒之所以要念佛、拜佛,其实就是在净化自己的心,心净自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自然会有感应;如果我们的心充满杂念、妄想,甚至贪嗔痴烦恼纷陈,即使喊破喉咙、磕破额头,也没有用。所以我常说:“求观音,拜观音,更要自己做观音!”

我也常举“空谷回音”的故事,说明感应的原理。

有个小男孩,对着山谷大叫“我讨厌你”,借此发泄心中的不满。结果他惊讶地发现,对面的山谷也传来一声声的“我讨厌你”。小男孩哭着把情形告诉妈妈,妈妈安慰他,并且带他回到山谷,要他再叫一声“我爱你”。结果小男孩破涕为笑,因为他听到四面八方传来“我爱你”的回响。

空谷回音,这就是感应!感应的原理,不仅说明“人有诚心,佛有感应”,而且印证了“我要别人怎么待我,自己就先要怎么待人”的道理。这种因果法则不但浅显易懂,而且符合科学原理,因此学佛修行,与其一味地追求灵感,不如勤修戒定慧,广植福德缘,更为重要。因为“如是因,感如是果”,只要心诚,自有灵感;“心诚则灵”,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