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震旦学院成立两年后,投资方耶稣会只想教育传教士,而马相伯却希望能教育出对国家有用之人。两方俱不相让,耶稣会一怒之下,解散学院,对马相伯老人更是百般驱逐,甚至找人将老人架到医院,让他“无病而入病院”。老人被架走后,学生们就再也无书可读了。学生们纷纷表态:“我们誓死和马校长站在一起,可以无震旦,不可无校长……”于右任带着同学们找到马相伯,在医院里,大家一见到老人,就都哭了:“校长,我们没书可读了。”听到这句话,老人哭了,偌大的中国竟然摆不下一张小小的课桌。
为了让孩子们有书可读,上海街头,常常能看到一个 65岁的老人,一个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东奔西走,到处游说筹集款项。
“国家再穷,可学生们总该有书读啊!”
1905年中秋节,老人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在吴淞废弃的提督衙门,破破烂烂的屋舍里,一个老人,100多个学生,没有桌子,没有椅子,只有一块黑板,这就是现在名校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公学。
开学那天,300多名学生从各地赶来,甚至有学生坐火车从苏州赶来,又走了一夜的路才来到学校。
马相伯担任复旦公学第一任校长,就是这样简陋的教学环境,却培养出了中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民国艺术大师李叔同、国学大师陈寅恪、著名数学家胡敦复、中国第一任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政治家教育家邵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