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符合底标准 A.融洽(1 / 1)

1.本段所论的融洽不是融洽说所论的融洽。融洽说所发生兴趣的融洽是申引到极端的融洽,申引到极端的融洽总难免成为形上的融洽。本段所论的融洽不是申引到极端的融洽,它是形下的,不是形上的;它是平平常常的,不是特别的;它是在一时一地的,不是整个的超时空的;它是日常生活所能经验得到的,不是一定要在经验之大成中才能有的。我们不敢说这里所谓融洽,或者一定是,或者一定不是,融洽说所论的融洽;也许引用的范围不一样,所以所谓融洽也就不同;也许引用的范围虽不同而所谓融洽仍然一样。无论所谓融洽是否一样,所引用的范围既然不同,能以融洽见称的东西或对象或经验,的确不同。显而易见,在小范围能以融洽见称的,在大范围不必能以融洽见称;假如我们以大范围底融洽为目标,在小范围之内事实上所感觉到的融洽,也许我们为理论所强迫,非否认它为融洽不可。本书不以大范围底融洽为目标,只以事实上所感觉到的融洽为标准,所以小范围底融洽,不至于为大范围底融洽所否认,一时所感到的融洽,不至于为另一时所推翻。我们所注意的是一时一地的感觉上的标准。

2.限制到我们所能直接感觉到的命题和它所断定的实在。融洽既如上所述,它当然是一时一地所感觉到的。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融洽可以是感觉的,也可以是所感觉的。我们称前者为融洽的感觉,称后者为所感觉的底融洽。这二者大致说来是联在一块的,可是有时它们并不一致。融洽的感觉并不一定表示所感觉的彼此融洽,所感觉的彼此融洽大致说来会有融洽的感觉。另一方面就命题说,我们要把讨论限制到断定当时的特殊事实或普通情形而又能直接证实的命题。我们要求讨论限制到特殊命题或历史总结,因为普遍命题底真和一时一地的经验底融洽不大相干。我们要求断定当时的特殊事实或普通情形的命题,因为这样一来,命题和它所断定的实在,可以同时经验到,或者可以直接地经验到。如果命题所断定的不是当前的,则命题虽在当前的思议中,而它所断定的实在不在。结果是推论免不了,而普遍的理,或古物,或记载这一类的问题都发生。这些问题发生之后,融洽当然还是免不了,可是它不是最纯粹的最简单的了。要把融洽限制到纯粹的简单的融洽,我们要有本条底限制。

3.暂且把价值问题撇开。在综错杂呈的经验中,有些命题表示特观的价值,有些表示公观的性质。这在理论上区别或许容易,在实际上区别则难免麻烦。例如同房中三人中,有一人忙于打电话为人找事做,有一人在写文章,另有一人无所事事。写文章的也许会说“讨厌”,无所事事的人也许只感觉到“他不过是打电话而已”。这两人对于一件事体的反感不同;写文章的人因为对于环境有一种特别的要求,对于打电话这件事体的反感也有特观的价值;无所事事的人只接受了公观的性质而已。“打电话”只描述一件事体而已,“讨厌”加上了价值成分。我们在这里没有意思主张,所有的价值都是特观的,我们只表示它有时是特观的。表示价值的也许是命题,也许不是,在这里我们不必提出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把它撇开。显而易见,我们所发生兴趣的融洽是就真假说的,关于价值也有感觉融洽与否底问题,而别的价值上的感觉融洽,和就真假而说的感觉融洽不相干。价值上的感觉融洽,在个人底经验中,也许是非常之重要的;普通所谓心绪大致与价值上的感觉融洽有密切关系;但是这并不表示它与知识有同样的密切关系。

4.简单的融洽底例子。最简单的例子也许是在浑然而又综错杂陈的经验中才有的。假如两个人在太阳下辩论,其中之一觉得热起来了,他慢慢地朝着屋子里走,而另一人等到走近屋子时又向远的一方走,走了几圈之后,头一个人说“进去吧,外面太冷了”,不但听的人而且说的人都会得到一种不称的感觉。也许惊异的声音随着就发生,也许说话的人早就发现他说“错”了。这里所谓“错”就是感觉和感觉到的二者底不融洽。就感觉到的说,就是所感觉到的事实和命题不融洽。又如用水洗脚,把脚摆进去时忽然大叫一声,也许水太冷,也许太热,无论如何,这大叫一声就表示感觉不融洽。洗脚的人在大叫以前虽没有说甚么,然而他的确以为水不太冷或不太热,他发现他底思想或命题和事实不融洽。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融洽或不融洽是非常之基本的。一个人在每天的生活中,不知道要经验过多少次,也许他不感觉到这融洽是非常之基本的,别的融洽免不了要建筑在这样的融洽底基础上。

5.感觉融洽和所感觉的底融洽。可是感觉融洽有非常之靠不住的时候,有时感觉虽融洽而判断不一定对,命题不一定真。感觉上的融洽也许只是感觉者不感觉到有不融洽的情形而已。而不是感觉到或积极地感觉到融洽。我们一想就想到主观方面的种种问题;也许感觉者感觉迟钝,也许感觉虽不迟钝然而没有训练,也许感觉者既不迟钝,也不缺乏训练,不过当其时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另一问题上面去了。这一类的情形的确可以形成消极的感觉融洽。这种消极的感觉融洽只是不感觉到有不融洽的情形,而不是积极地感觉到有融洽的情形。消极的感觉融洽当然不表示判断底对或命题底真。视为真假底标准底融洽是积极的融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大容易辨别这两种不同的融洽,要辨别它们,我们得假设我们底或感觉者底注意力集中在真假问题上面;由此我们更觉得真假是要有所求然后能得的。

6.积极的融洽仍有相对的情形。积极的融洽不但是感觉融洽而且是所感觉的底融洽。此所以它是货真价实的标准。虽然如此,所感觉的底融洽仍有相对的情形。从前认拜神求医而病愈是很“自然”的事体。其所以把这样的事认为自然者,因为人们在从前相信神是可以医病的,病不会自己好的,而病底好是神底帮助所致。人们既相信这些命题,求神与病愈和他们行动与盼望所显示的思想当然融洽。在现在我们也许不承认这些命题为真,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它们形成一意念图案;从前的思想是此图案中的思想,这思想与事实融洽也就是一图案底理论和事实底融洽。这融洽是积极的,可是它相对于一时一地底意念图案。不接受此图案的人不至于感觉到这融洽。在后一时期我们也许会中止接受从前的意念图案,我们虽可以拒绝接受从前的意念图案,然而我们无法取消从前的人对于这图案的信仰;这显而易见也就是我们无法取消从前的人所感觉到的融洽。我们只好承认这融洽(积极的融洽)是相对于一时一地的。结果是现在谈融洽也只是相对于现在的融洽而已,它不能取消从前的融洽。

7.融洽底精粗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的融洽,和在试验室中的融洽,可以有很大的分别。这分别似乎与所谓融洽不相干,有分别的似乎是融洽底精粗。精粗牵扯到范围底大小和程度底高低。现在我们不从感觉着想,只从所感觉的着想。所谓范围是就所感觉的底成分底多少而说的,成分多的为范围大,成分少的为范围小。所感觉的底成分多而又彼此融洽底融洽比成分少底融洽要难能可贵得多。所谓程度是就所感觉的底某一方面而说的,例如温度。所感觉的底温度上的“差不多”比不上寒暑表上的温度“相等”,关于前者的融洽程度低而关于后者的融洽程度高。融洽底精粗分别很大。精的融洽视为标准,比粗的融洽靠得住,虽然所谓融洽没有分别。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融洽比不上试验室的融治。虽然如此,试验室的融洽虽精,它底精虽牵扯到种种工具底引用,然而它仍逃不出感觉底融洽和所感觉的底融洽。此所以我们说,融洽底所谓仍然一样。

8.在演进中的融洽。融洽底精细是在历史上演进的。知识愈多,理论愈严,工具也愈精,而所感觉到的底融洽范围愈广,程度愈高。从前“太阳”从东边出来这一命题,也许只和太阳从东边出来那件事实在经验中融洽而已;现在决不止于两方面底融洽而已,所牵扯到的有太阳系,有引力,有物理学底理论,有化学和数学底成分,有地球绕太阳底路线……问题,所得到的融洽感是接受了严格理论之后的融洽感。现在的人所得到的融洽感虽不取消从前的人底融洽感,然而就精细说,现在的融洽有好些比从前的融洽要精细得多。此所以本条表示融洽底精细是在演进中的。粗的融洽也许比较地靠不住,精的融洽也许比较地靠得住。融洽既有愈来愈精底情形,它也可以愈来愈靠得住。它虽然愈来愈靠得住,然而它仍不是充分的条件。融洽这一条件虽满足,而一命题不必就真。照本书底说法,命题底真不在历史演进中而融洽在历史演进中,后者决不能成为前者底充分条件。精的融洽虽比粗的融洽靠得住,然而粗的融洽仍然是融洽;比较地靠不住的融洽决不能是真命题底充分条件。融洽既不是充分条件,我们不能不另找别的条件。同时融洽虽不是充分条件,然而它是必要条件;在经验中积极地不融洽的命题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