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时间的种种 A.有量与无量(1 / 1)

1.调和事理底功用。在这里我们要稍微说几句关于无量这一意念的话。有些意念是利用理论以补事实之不足的意念。“无”这一意念似乎是这样的意念,“不”也是,“无量”也是。假如有P思想相当于事实的P动作,在事实上P动作一定要打住的,可是,在思想上,P思想所表示的动作,是没有理由不让它重复下去的,在此情形之下,我们利用“无量”这一意念使理论与事实调和。即以普通所谓算学归纳而论1可以加1,1+1也可以加l,“1”可以重复,“加”也可以重复。可是在事实上无论我们用口说,或者在纸上写,我们总是要打住的,我们打住的时候,我们所得的数目总是有量的数目。在理论上,我们没有纯理论上的理由,表示我们底动作非打住不可。在此情形下,我们说1加1,1+1加1,1+1 +1加1……,至于无量。这“至于无量”有积极与消极底功用。从积极这一方面着想,我们在理论上达到“无量数”,好象我们用以上这方式以得到2,3,4……等等一样。从消极这一方面说,无量是不能“至”的,能至的总是有量数,这就表示在事实上,以上这一步一步的推进总是要打住的。至于无量不过表示无量地往前进而已。“有不能变无”似乎是一很早就被承认的原则,一尺之捶当然不能变成“无”,所以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可是,我们可以说,无量地取其半,这一尺之捶成为无量数的、无量小的、无宽、无长、无厚的点。到了这样的点,我们不能再取其半,所以到了这样的点,这取半底方式就不能再进行了。在事实上这无量小的点是不能达的,事实上的“有”仍不能变成无,可是在理论上,取半底方式,是没有纯理论上的理由要求它非打住不可的。在这情形下,我们也利用无量这一意念以调和事实与理论两方面。达到无量小的点,这取半底动作非打住不可,这样的点根本不能有半,所以取半底方式不能再进行,非打住不可。无量这一概念使我们打住取半动作底继续进行。但是无量的点,要在日取其半无量地进行才能达,而这就是说,在任何有量的期间,无量小的点是没有法子可以达的,所以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仍万世不竭,而有仍不能变成为无。

2.从直接求真假着想,大致无需“无量”这类的概念。以上表示无量这一意念是一种调和理论与事实底意念,它底用处非常之大。无量这一意念当然有经验上的根据,不过它不直接摹状呈现中的项目而已。我们经验中的呈现或所与都是有量的。可是对于这些呈现或所与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与知识论无关。在知识范围之内,有些问题是关于真假的问题,有些是关于穷通的问题。指一呈现或所与,而问何者在左,何者在右,何者在前,何者在后,这都是最简单的求真问题底例。我们对于这些问题底答复是一些真命题或假命题。无论答案或是真或是假,显而易见,我们底兴趣在真假或事实,从内容方面说是命题底真假,从对象方面说是事实。

3.另外一些问题是求穷通的问题。另外有些问题不是这样的。起先我们也许问甲之前有乙,乙之前有甚么呢?如果我们底兴趣是历史的兴趣,我们着重在得一答案,而得到了真的答案之后,目的已达,问题也许就没有了。我们对曹操底父亲也许有兴趣,而对于曹操底祖父没有兴趣;我们也许对于曹操底祖先有兴趣,然而,追寻到战国或春秋就没有兴趣了。可是,假如一个人底兴趣不在真假,假如问了甲之前有乙,乙之前必有在前者,我们称之为丙,丙之前也必有在前者,我们称之为丁……;如此问下去,他底兴趣不在真假,他对于究竟在乙前或在丙前的是甚么毫无兴趣,他底兴趣是穷通。他底问题一部分是所谓在前的问题,一部分是有无在任何事物之前的事物或在任何事物之后的事物这类的问题。这类的问题只是在理上求通而不是在事上求实。

4.这类大都是求通兴趣所需要的。以上这样的问题大都是要穷才能通的,或者说这类问题底答案是要穷才能通的。然而在事实上我们对于甲、乙、丙、丁……是无法穷的。所谓无法穷是说我们在事实上不能在某一X上打住。在X上打住也许有真假问题,然而对于求通底兴趣不能满足,因为显而易见,X之前还有X+m。无量这意念就是求通的意念,它帮助我们说甲之前有乙,乙之前有丙,丙之前有丁……,至于无量。“至于无量”就是说不能至,或者所至总是有量,而有所至的总是不能通。无量这一意念使我们用消极的方式说积极的话,或积极的方式说消极的话。(1)条已经表示“至于无量”这样的话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我们或者积极地表示达而说“……至于无量”,或者消极地表示未达而说“……无量地延进”。无论如何,这样的意念底职责在求理之穷通而不在求事之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