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远离世俗烟火的山野学园中,一切都显得波澜不惊,那里正悄悄地为一位天才学者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柏拉图的阿卡蒂姆斯学园建成的第二十个年头,走进了一位风华正茂的17岁少年。那时,柏拉图已年过六旬,他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学园中将诞生一颗璀璨的哲学之星。这就是未来的“学园之魂”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出生在色雷斯的斯塔基拉城,这里是古希腊的一个殖民地,毗邻马其顿国。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曾是马其顿王国的御医。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跟随柏拉图学习,直到柏拉图去世,他在这里一住就是二十年。
在与柏拉图相处的日子里,亚里士多德习得了丰富的知识。柏拉图从不以师道自恃,他用言行和思想潜移默化地熏陶着身边的优秀弟子。但亚里士多德并非柏拉图彻底的继承者,他们之间有很多分歧。亚里士多德在学习中保有独立的思考,并融会贯通,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在学习方式上,柏拉图注重思辨,而亚里士多德更喜欢阅读。亚里士多德广泛涉猎,不放过任何知识门类,还为自己建了一个图书室。柏拉图为此说他是个书呆子,亚里士多德则说,知识不会随柏拉图一同死亡。这两位学问的探求者尽管道路各异,但为了追求真理都做出了无人企及的业绩。柏拉图对艺术怀有庄严凝重的神圣感,亚里士多德则着迷于一切自然现实中的条理规律。
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先后去了小亚细亚和马其顿王国。当他最著名的学生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他又离开马其顿,重返雅典,受到很多贵族和将士的厚待。他们为亚里士多德提供了大量的金钱和土地资源,亚历山大更是大力支持老师的事业,由此,亚里士多德得以创建自己的学园,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吕克昂为之命名。
学园也坐落在一片宽阔的园林场地中,舒适宜人,园中有当时最丰富的植物园和图书馆。亚里士多德没有采用柏拉图演讲与辩论的授课方式,在学园幽静的林荫小路上,他和学生们一边散步一边聊着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于是,后人也把亚里士多德学派称作“逍遥派”或“漫步派”。
亚里士多德对世间万物的内部本质都感到好奇,又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所以,他不只精通哲学和数学,而且几乎研究了当时能接触到的所有学科,比如解剖学、医学、动植物学、地质学、气象学、心理学、政治学、逻辑学、美学、形而上学等。几乎在每个领域,他都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他用授课之余的时间撰写了170多种著作,目前流传下来的就有47种。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也是第一批用科学解释世界的学者,是少有的能将渊博的知识储备融汇于一个庞大复杂而有条不紊的体系当中的人。
亚历山大在整个马其顿境内下令,凡是猎手或渔夫捕获到稀奇古怪的动物,都要交给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时常带领学生在学园里解剖各种动物,经过无数次实践调查,他们发现,越是经过高级进化的动物,其生理机构就越是复杂。
研究物理学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落下,质量大的先着地。当然,这是个错误的论断。不过直到两千年后,年轻的伽利略才将这一权威论断推翻。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依然为后世的科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亚历山大病故后,雅典人希望借机摆脱马其顿的统治。亚里士多德因为做过亚历山大的老师而受到牵连,有人向他发起攻击,指责他不敬神。历史总是重复上演的——当年苏格拉底的罪名之一也是不敬神。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听说雅典政府要逮捕老师,就护送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躲避到加尔西斯,他的学园也交给了学生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亚里士多德再没能回到雅典,第二年夏天他就病逝了,终年62岁。
亚历山大的东征结束了希腊世界的分散状态,而希腊在精神上也结束了一个时代——思考整体世界的时代。亚里士多德是最后一位用整体宏观的视角观察世界、思考世界的哲学家。他离世后,雅典兴起了具体分析式的哲学,而希腊其他地区的哲学刚刚起步。
在科学还处于混沌状态的时代,亚里士多德就像手持火种的普罗米修斯,用他敏锐的目光、犀利的思想和严谨的手笔给世界描绘出一个完整体系,堪称古希腊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