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克里特文明达到辉煌时,迈锡尼才刚刚成长起来。它逐渐成为克里特最好的贸易伙伴,也以克里特为师,发展起自己的王国模式。所以我们发现,迈锡尼的文化形式、社会体制都带有米诺斯时期的味道,也难怪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伊文思一直认为,迈锡尼始终受米诺斯的霸权统治。
有个年轻小伙名叫多利亚斯,他欠了王宫太多东西。欠条上写着:2200升大麦、526个橄榄、468桶酒、15头公羊、2头公牛、1头母牛,还有1头肥猪。我们先别急着同情他,因为那都是三千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们需要关心的是,迈锡尼人的账本为何能流传至今,我们该如何解读。
迈锡尼人用的书写材料一定不易保存,以至于在三万平方米的遗址中,什么记录都没留下。而克诺索斯王宫中发现的泥板得益于意外的火灾,因为泥板被大火烧制成了陶片。直到1939年,在希腊西南部派罗斯宫殿遗址又挖掘出六百多块刻有线形文字B的泥板。19世纪50年代,这种文字终于被破解。很巧,这回又归功于一位业余语言学家——英国的年轻建筑师文特里斯。他告诉我们,每一个优美的弧线符号都代表一个音节,共有六十多个符号,这可比二十六个字母的英语难得多。
随着文字被解读,迈锡尼文明的面貌进一步浮出水面,也证明了伊文思判断的错误。早在公元前1500年,迈锡尼人已经统治了克里特岛,他们早期使用的就是古希腊语,并根据古希腊语对线形文字A进行了改造。迈锡尼人就是希腊人。
而泥板本身的内容更体现了迈锡尼人的有趣和可爱。泥板不颁布诏令,也不涉及任何法律,却用简短的文字把经济账目记录得不能再详细。每一块泥板都是迈锡尼人的账本。他们知道一个叫莱昂的地方产多少麻布,一个名叫爱来克特朗的人有多少地产,甚至知道克里特有22051头羊。某个村落雇用了2名护士,他们记下: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特扎罗先生有2头公牛,他们记下:一头叫格拉希,一头叫布来奇……
透过这些包罗万象、细致入微的条目记录,我们看到了迈锡尼社会完备体制下的贸易发展。他们继承了克里特文明的地理优势和海上强权,积极发展海上贸易。岛上很多富余的产品被远销各国,有地中海特产葡萄酒,手工艺人的陶器、纺织品、皮革制品。商人们往返于销售地和货源地之间,出口的同时,也进口一些贵重的原材料,如铜、锡、金、银、象牙、琥珀等。国内优秀的手工艺人则将进口的材料加工成精美的奢侈品,再以高价出口国外。
而统治者享用的奢侈品,一般来自国家之间的友好礼赠。这不但促进了稀世珍宝的流通,也维系了地区的和平。一旦这种互惠模式被打破,就会激起某一方的不满,甚至兵戈相见。
纺织业在这一时期尤为突出。国内饲养了很多羊,女工们主要从事剪羊毛、纺线、针织等工作。一大批能工巧匠和他们的纺织技能被记录下来。
在迈锡尼众多出口产品中,一种小瓶的芳香油很受欢迎。希腊生长着大量优质的橄榄树,这芳香油便是橄榄油和香料的完美结合。要知道,油在古代的地位非同寻常。现代人多用橄榄油烹饪,但在古代它是上等的清洁用品。古希腊人没有肥皂,他们想洗澡时就把橄榄油涂在身上,用金属刮片把污垢和油一起刮下来。而用橄榄榨出的油气味并不美妙,必须加入香料让它更好闻。最好的香料来自非洲,可见迈锡尼人并不封闭。我们在整个地中海沿岸发现了大量迈锡尼时代的物品,迈锡尼人定居在小亚细亚、塞浦路斯、不列颠群岛,向欧洲腹地渗透。
和克里特文明相同,迈锡尼也采用“资源再分配”模式。统治者把农、林、牧、副业产品集中起来,用以供应百姓,兴修公共设施,建设军队,还得赈灾。当国王的书吏也是一项精细严谨的工作,要记下每一件从贮藏区运进运出的物品,写清它们的来路、去向和数量。而作坊区里,木匠、泥瓦匠、兵器匠、纺织工和香水制作人忙得不亦乐乎,空气中飘散着各种有趣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