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上三大计划(1 / 1)

简明日本史 陈恭禄 539 字 2个月前

改定田赋

政府因革除弊政而田赋减少;其增加收入,救济困难之法凡三:(一)增加奢侈品税及间接税。奢侈品指酒烟之类,间接税指糖酱印花税等。时值境内无事,人民相安,工商发达,货物之输入输出者,其数大增。故税率虽低,而收入增多。(二)发行纸币。政府财政基础巩固,所发行之太政官票,渐能流通;其额为四千八百余万。又发民部省票,大藏省兑换证券,开拓使兑换证券,共一千八百余万。然以票式粗陋,易于模仿,奸民作伪者多,乃以新纸币代之,托由德人制造,凡一亿三百五十三万。嗣以增发加多,渐将不能兑现,票价低落,而物价转贵;驯至金银输出者多,不足流通。政府知其危险,乃增加税率,节省费用,以其剩余之半,收回纸币而焚之;又以其半,购买现金,以作准备金。后更限制现金输出。于是纸币渐能恢复原价。(三)发行公债。政府自定新旧公债之后,续发公债,名目繁多。例如建筑铁道,扩张海军,皆募集公债以经营之。一八八六年,国家财政渐裕,政府因颁布整理公债条例,减其年息。此其国内公债之大略也。又尝募外债于伦敦,初时利率比较普通者为高;其后信用渐固,在市上价格渐增。

银行以渐发达

金融流通,多恃银行。政府于整理财政之初,即鼓励商民,投资汇兑公司,许其发行金票、银票、钱票,以经营汇兑放账储蓄,是为银行之滥觞。一八七二年,颁布银行条例;于是汇兑公司,皆为银行,数约一百五十。但其资本,小者数万,大者数十万;散布各地,各不相关;银根缓急,不能调和。且其发行纸币,名为兑换券,实则不然,是将扰乱金融也。一八七九年,政府劝奖商人,设立横滨正金银行,初欲借之整理币制,继而专营外国汇兑。一八八一年,朝命松方正义为大藏卿。松方素有理财之名,及既在位,主张纸币兑现。且曰:“非振兴外国贸易,奖励出口,无法吸收海外之现金。”遂于出产销售之地,设立使馆,借以辅助商务。明年,松方切言“银行散立,无补财政”之害,请设中央银行,政府许之,设立日本银行,兑换纸币,借使纸币与正货之价无大差异。其他银行,届其规定时间,失其发行纸币之权。经济之基础益固,工商等业,日益发达;政府收入,数倍于前。

改银本位为金本位

中日战后,中国偿银二亿三千万两。日本政府深知银本位之害,商于清廷,按照时价,改为英币镑数,偿金与之。政府骤得多金,遂利用时机,改定币制,易银本位为金本位,废去银元。盖当时欧美诸国,概已以金为主币,银为辅币。辅币之使用每有一定之限制,而普通之银,直等于货物,其市价涨落不一;因之银本位之国家对外贸易,商人毫无把握,危险甚大。自金币改定后,始与外商处于对等之地位,不至为所操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