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斗、多打粮(1 / 1)

“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你们在春天播的是好种子,发的是好芽,秋天才能给我们收获。若是你们在秋天收不到粮食,我们一定是要饿死的。”粮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希望,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看得见的利润始终是不变的口粮。

IT产业的冬天是如何形成的?任正非分析道:这是美国的新经济炒得太热而造成的。回忆起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事件,任正非指出,“大家想想当时的情况,那时好像钢铁、汽车,都落后了,只有搞信息才赚钱,触网即‘发’,无‘网’不胜。所有的上市公司,不管是卖鸡蛋的、还是卖鸭蛋的,只要有一个‘.com’,几百亿、几千亿就圈进来了。我当时就认为这是极不正常的,道理很简单,也很朴素:人们不能吃信息,穿信息,住信息。粮食不要了,房子不要了,汽车不要了,然后人们就富裕起来了,怎么可能?因此,在新经济理论虚拟财富的推动下,人们非理智的追捧制造了整个世界对网络企业的大泡沫。”

10余年后,互联网思维袭来,任正非始终强调华为要继续走艰苦奋斗的道路,形势在变,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无论是望星空还是打仗,最终还是要打粮食;不要为互联网而发烧,要坚持走艰苦奋斗的道路,而且要多打粮食。“粮食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五千年来,人总是要吃饭的。我们当然希望不要把自己搞没有了,这是我们的想法,不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多打粮食”是一个综合性命题,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明确粮食从哪里来。任正非认为,必须要提升一线的作战能力,以客户为中心,多打粮食。但凡成功的公司,都是在为客户产生价值,客户赚了钱,才会从自己的口袋中掏钱。“我们一定要把所有的改进对准为客户服务,哪个部门报告说他们哪里做得怎么好,我就要问粮食有没有增产,如果粮食没有增产,怎么能说做得好呢?我们的内部管理从混乱走向有序,不管走向哪一点,都是要赚钱。”

第二,要管理好拉车人和坐车人的分配比例,让拉车人比坐车人拿得多,拉车人在拉车时比不拉车的时候要拿得多。“打粮食”从来离不开那些从事基础性工作的员工,他们作为“打粮食”大军的一分子,也应该有社会可比性的收入待遇,如果总是拉高顶端,容易产生内部矛盾。“司机在机场等客人,一旦客人晚点,就要在机场外等几个小时,与其让他坐在车里开着空调,为什么不能同意他们去咖啡厅喝杯咖啡、吃点东西,这样汽油也节省了,他本人也有感觉。这种改善有利于巩固我们的队伍,也有利于优秀员工拿高工资。”公司内部不应形成对立群体,只有所有人都能分享到公司未来收益时,才能形成新的战斗力,万众一心,打下更多的“粮食”。

第三,“打粮食”是目的,“粮食”就要作为考核的指标,没有粮食喂养的企业就活不到未来。未来要发展,但是当下要吃饭,所以,企业要发展,就不能只关注“未来如何赚钱”。组织绩效考评应该“根据当期产粮多少来确定基本评价(KPI),根据对土壤未来肥沃的改造来确定战略贡献,两者要兼顾,没有当期贡献就没有薪酬包,没有战略贡献就不能提拔。……将来公司所有指标都要关注到抢粮食,关注到战略指标。……虽然做了战略高地,但若利润是负值,乘以任何系数都没用,因此还是至少要实现薄利。”

“打粮食”的过程是艰苦的,但收获是丰厚的。累累硕果往往容易让奋斗者自满,让管理者孤芳自赏。任正非提醒道:“颁奖给你们是让你们多打粮食,你们要止步不前,将来就没有饭吃,去吃奖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