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悟出来的(1 / 1)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道究竟从何而来,自本自根。依照南先生的观点,道在哪里,道就在你自己那里,这是自己本来就有的,只不过没有悟出来而已。

明师传道,不过是老师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你而已,你依据其教授的经验去做,找出所求的道。人生是一所大学,生活本身是老师,它可以教你很多东西,但学习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或许终其一生也未必能真正领悟。只有当人生经历过一定的情感变化、世事变迁、人情冷暖,才能体会出个中滋味。

这一段用高、深、久、长来形容道,道是原本就存在的,只不过人们都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没有探究到“道”的本质。

有一位小沙弥问禅师说:“我们寺内,千百年以来出了数不尽的得道高僧,佛堂内化育过无数众生,可是,我们佛桌上那只木鱼听过那么多经书,受过如此多佛号,为什么至今仍是只木鱼而不能成佛呢?”

禅师微微一笑问他:“你来这里多久了?”

小沙弥说:“已经两年了。”

禅师问:“那你懂不懂得念经?”

小沙弥说:“懂。”

禅师问:“懂不懂得礼佛?”

小沙弥说:“懂。”

禅师问:“懂不懂得修持?”

小沙弥说:“懂。”

禅师笑了起来,说道:“你看你自己说了那么多‘懂、懂、懂’,那你成佛了没有?”

小沙弥脸红地说:“还没有。”

禅师语重心长地说:“这就对了,那只木鱼说了无数声的‘咚、咚、咚’,毕竟永远是只木鱼,因为佛法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

人生道理,处世经验,做事心得,都不是简简单单能够学到的,“道”是悟出来的,大多数人要用一生的时间来领悟。

兰塞姆是美国纽约州最著名的牧师,无论是在富人区还是在贫民窟都享有极高的威望,他一生一万多次亲临临终者的床前,聆听临终者的忏悔。他的献身精神不知感化过多少人。

1967年,84岁的兰塞姆由于年龄的关系,已无法走近需要他的人。他躺在教堂的一间阁楼里,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写一本书,把自己对生命、生活、死亡的认识告诉世人。他多次动笔,几易其稿,都感觉到没有说出他想表达的东西。

一天,一位老妇人来敲他的门,说自己的丈夫快不行了,临终前很想见见他。兰塞姆不愿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妇人失望,更不愿让她的丈夫失望,在别人的搀扶下,他去了。临终者是位布店老板,已72岁,年轻时曾和著名音乐指挥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说他非常喜欢音乐,当时他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可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一生庸碌,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兰塞姆,到另一个世界里,他绝不会做这样的傻事,他请求上帝原谅他,再给他一次学习音乐的机会。兰塞姆很体谅他的心情,尽力安抚他,答应回去后为他祈祷。

兰塞姆回到教堂,拿出他的60多本日记,决定把一些人的临终忏悔编成一本书,他认为无论他如何论述生死,都不如这些话更能给人们以启迪。他给书起了名字《最后的话》,书的内容也从日记中圈出。可是,在芝加哥麦金利影印公司承印该书时,芝加哥大地震发生了,兰塞姆的60多本日记毁于一旦。

1972年,《基督教真理箴言报》非常痛惜地报道了这件事,把它称之为基督教世界的“芝加哥大地震”。兰塞姆也深感痛心,他知道风烛残年的他是不可能再回忆起这些东西的,那一年他已是九十岁高龄的老人。1975年,兰塞姆去世。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圣基督画像的后面有一个牛皮信封,那里面有他留给世人“最后的话”。兰塞姆去世后,葬在新圣保罗大教堂,他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另据《基督教真理箴言报》报道,这块墓碑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块带有省略号的墓碑!

如果人们将临终反思提前50年、40年、30年,那么世界上会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不到那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们总是在临终的那一刻才感悟出一些深刻的意义。

自本自根,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掘道的内涵,不要等到青丝变成白发才开始悔悟人生,在浓缩的人生经历中思考生命的真谛,让生命的内涵不断丰富,在积淀的人生中找寻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