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不要迷失自己(1 / 1)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南先生进一步说,庄子借用庖丁的嘴,讲出了自己修养的造诣境界和处世的方法原则。庖丁说当我到一般的杀牛匠那里去看时,看到杀牛匠的小心紧张与严谨的准备,自己便“怵然为戒”,顿生警觉,仿佛看到自己的榜样。庖丁的技术那么高明,可是在看技术差的人杀牛时,并没有看不起别人。不要认为自己学问好、本事大、技术高,为人处世就要像庖丁那么小心,那么谨慎。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对自己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庖丁说:“我学了他们的样子,虽然自己技术很高明,但动刀慢慢地,很小心很仔细地下来,‘哗’的一声,牛的四肢都解开了,牛身像泥巴一样散在地上。这个时候,我也累了,像一般杀牛匠把刀一丢,躺在地上也像一团泥巴一样。休息一阵子,威风又来了,提刀而立,英姿四顾,站在高台上四面一看,觉得自己是个英雄,踌躇满志,把刀好好擦拭收好。”这就是人生,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一件事情做成功了,过后越想越觉得自己是英雄,在当时却痛苦得很,“善刀而藏之”是故事的结尾,也是重点。

庖丁解牛的技术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做人的标杆。学问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将最平凡、最肤浅的人当作自己的老师,做自己的榜样。

庖丁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有位刚刚退休的资深医生,与自己的得力助手,一位年轻医生分开看诊。一段时间过后,专家发现指明挂号给年轻医生看诊的病患者,比例明显增加。专家心想:“为什么大家不找我看诊?难道他们以为我的医术不高明吗?我刚刚才得到一项由医学会颁赠的‘杰出成就奖’,登在新闻报纸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原来,年轻医生的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因为其有自知之明,所以问诊时非常仔细,慢慢研究推敲,跟病人的沟通较多,也较深入,且为人亲切、客气,还常给病人加油打气:“不用担心,回去多喝开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类似的心灵鼓励,让他开出的药方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过来看看专家这边,情况正好相反。经验丰富的他,看诊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无须开口多说,他就知道问题在哪里,资深加上专业,使得他的表情显得冷酷,仿佛对病人的苦痛渐渐麻痹,缺少同情心。整个看诊的过程,明明是很专业认真的,却容易使病患者产生“漫不经心、草草了事”的感觉。

其实,这也正是庖丁提及的问题,很多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士,都很容易遇到类似的问题。并不是故意要摆出盛气凌人的高姿态,而是因为地位高高在上,令人仰之弥高,产生遥不可及的距离感。要知道,越成熟的麦穗,越懂得弯腰;越懂得弯腰,才会越成熟。

最后,南先生进一步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由最绚烂而归于平淡,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这才是成就,这样的成就才是养生之主。庄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道理,即儒家、道家讲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确,对于人生来说,由高明而归于平凡,是最难做到的,因为人们往往迷失在表面的繁华与成就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过程中的谨慎与艰辛。

一位著名的教授曾在某高校做过一次深刻的演讲。教授拿了两杯水,一杯黄色的,一杯白色的,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待一会儿,你们从这两杯水中选择其中的一杯尝一下,不管是什么味道,先不要说出来,等实验完毕后我再向大家解释。”随后,先问甲乙两位同学想喝哪杯水,甲乙二人都说要黄色的那杯,接着又去问丙丁两位同学,丙丁二人也同样要尝试黄色的那杯。就这样,总共有200多个同学做了尝试,其中只有1/3的同学选择了白色的那杯。

之后,教授问同学们,黄色的那杯是什么水?2/3的同学伸出舌头回答:“是黄连水。”“那你们为什么想要尝试这一杯呢?”教授接着问道。那些同学又回答:“因为它看起来像果汁。”教授笑了笑,接着又问尝过白色杯里水的同学,这些同学大声答道:“是蜜。”“那你们为什么选择尝试白色的这杯呢?”“因为掺杂了色素的水虽然好喝、好看,但是并不能解渴呀!”这些喝过蜂蜜的同学笑着答道。

听完了同学们的回答,教授又笑了笑,说道:“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很苦的黄连水,因为它看起来像果汁;只有少数的同学尝到了蜂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我看来,人生的过程也就是选择两杯不同颜色的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有颜色的耀眼的那杯,只有少数人才会选择不太起眼的、不招人喜欢的、很平常的那杯。要知道,浮华过后的朴素才是甘甜。”

由高明归向平凡,是从心里开始的,越是伟大的人,越对自己不以为意。越高明,越谨慎,越是一副平凡的样子,实则内涵丰富,包罗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