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庖丁不愧是道中高手,一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新磨的一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道出了做人的道理。每一个人刚走上社会都是满怀希望与抱负,然而一些人遭受多次挫折,经历艰难困苦之后,一颗原本质朴的心就变了:爽直的人变得吞吞吐吐,心灵歪曲了,抱负丧失了,最后变得窝囊了。
南先生认为,社会与环境不足以影响人。每一个人要有独立的修养,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永远保持一颗光明磊落、纯洁质朴的心。这才是做人的最高修养。
著名作家沈从文可谓是一个没有学历而有学问的学者。他怀着梦想刚来到北京闯**时,一边在北大做旁听生,一边阅读大量书籍,并与诸多大师结识,不断成长。后来,他带着一身泥土气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时间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
1928年,时年26岁的沈从文被当时担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適聘为该校讲师。
在此之前,沈从文以行云流水的文笔描写真实的情感,赢得了一大批读者,在文坛享有很高的声望。但他给大学生讲课却是头一回。为了讲好第一堂课,他进行了认真准备,精心编定了讲义。尽管如此,第一天走上讲台,看见台下黑压压地坐满了学生,他心里仍不免发虚。
面对台下满堂坐着的学子,沈从文竟整整呆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了,由于心情紧张,他只顾低着头念讲稿,事先设计在中间插讲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原先准备的一堂课,10分钟就讲完了。接下来的几十分钟怎么打发?他心慌意乱,冷汗顺着脊背直淌。这样的尴尬场面,他以前可从来没有经历过。
后来,沈从文没有天南地北地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起来:“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于是,这老实可爱的坦言“害怕”,引起满堂一阵善意的笑声……
胡適深知沈从文的学识、潜力和为人,在听说这次讲课的经过后,不仅没有批评,反而不失幽默地说:“沈从文的第一次上课成功了!”后来,一位当时听过这堂课的学生在文章中写到,沈先生的坦率赤诚令人钦佩,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有意义的一堂课。
此后,沈从文曾先后在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和北大任教。正因为不是“科班”出身,他不墨守成规,而代之以别开生面的言传身教式的文学教育,获得了成功。而他那“成功”的第一课,则在学生之中不断流传,成为他率直人生的真实写照。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一句“我害怕了”,坦露了一代文学巨匠的质朴内心,面对失败不敷衍,不做作,不逃避,能老实可爱地坦露内心的人,当然会得到别人的谅解。
质朴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听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
生活在世欲纷扰的世界里,尔虞我诈让我们多了一些虚伪,钩心斗角让我们多了一些狡诈,世态炎凉让我们多了一些冷漠。南先生说,人之所以苍老是由于受一切外界环境和自己情绪变化的影响,而保持一颗质朴的心,可以让生命永远保持健康,让生命永远保持青春,把自己归于自然,回归生活的原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