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有所至,爱有所亡(1 / 1)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这两句话也是做人的道理。任何一个人都有自由的意志,他爱好就是那一点,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也无法改变。一个人入迷的时候,你要劝他“回头是岸”,难上加难。所以他明知道你爱他,有时候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记你是为他着想了。南先生最后总结说,因此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无论是夫妻、父母、兄弟还是朋友,总之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最难揣摩的就是人心,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生也学不尽。对上司,要懂得方法,不能蛮干。当上司有了不对的地方,你应该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如果对于一个问题,说得次数过多,虽说是对公司与上级有益,但有时会招致上司的反感。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有不对的地方,听不进你的建议,如果你劝告的次数多了,反而还会与你慢慢疏远,甚至变成冤家。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劝善规过”,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劝善规过,也有一定的限度,尽心劝勉,但如果实在无能为力,就不要再勉强了。自古忠言逆耳,假如忠谏过分了,朋友的交情就没有了,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历史上有许多先例,知道实不可为,只好拂袖而去,走了以后,还能保持朋友的感情。

一只老山羊在小河边碰到一只大鸟在饮水,便说:“你只顾在这里喝水,却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狸过来,你的小命儿就会丢掉了。”然后,它又严肃地讲了许多道理。大鸟笑着表示接受。但老山羊一走开,大鸟就对身边的蚂蚁说:“依仗胡子长冒充着懂道理,去年,它的孩子还不是在这里让狼给吃了吗?! ”老山羊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为什么?因为某些时候,不管基于什么心态,也不管你的意见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一旦你主动提出来,你就犯了人性丛林里的忌讳,要知道“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每个人都在努力建立一个坚固的自我,以掌握对自己心灵的自主权,并经由外在的行为来检验自我坚固的程度。你若不了解此点,揭露了别人的错误,他就会明显地感受到自我受到了侵犯,有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还采取不友善的态度。

庄子曾经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说道: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就是处世的大智慧。人类见着鸟都举枪射击,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

人,你既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摸透了人的脾气,既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就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有时,人要从燕子身上学学揣摩人心之道。

南先生说历史上的大奸臣都懂得“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之妙,所以总是避免碰触君臣相处的禁区,因为即使你心怀社稷、一腔忠诚,也难免因一时的劝谏惹来日后的杀身之祸。其实懂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更巧妙地为人处世、成就大业了。

或许有人会以为懂得“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之妙只会让人变得狡诈奸猾,不坚持方正之道了。其实不然,人心难测,要想自在做人,必须了解人性与现实,不是教你诈,而是教你看清世事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