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没有绝对的标准(1 / 1)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善与恶若是往深一层去观察,也许是划分不出距离的。善恶之间,很难分辨。往往做了一件好事,反而得到恶果。南怀瑾先生以其个人经验,为我们做出了解读,有时以为做了善事,救了别人,后来思量才知道,自己认为的善举,对其他人来说,反而是更大的伤害。因此,善与恶,难以捉摸,没有绝对。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多年以后,和尚与屠夫相继去世了。屠夫上天堂了,而和尚却下地狱了。为什么?因为屠夫天天做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相反,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这个故事看似荒诞,却也有几分道理。你所做的事情,在自己看来都是对的,但对其他人来说,却不一定是对的。

“通往地狱的路有时是用善意铺成的。”善心人会好心做坏事,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也会好心做坏事。天地自有其道,人不要自作聪明,妄加干涉。

南太平洋的科隆群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有一个生态旅行团前往实地观察幼龟离巢入海。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150千克左右,幼龟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路程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鹰等肉食鸟的食物。

旅行团于黄昏时登岛。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龟巢,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踯躅不前时,一只海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一个好心人从鹰嘴中救下了这只小生灵,放它归海。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人始料未及,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中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做向导的幼龟被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行。数十只幼龟成了海鹰、海鸥的口中之物。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尽管出于善念,却有可能做出错事。

善恶只合转眼看,单纯评价某一种行为,有时很难下定论。就好比一个小偷潜入一间屋子,发现了一位气息奄奄的老人,老人以为小偷是来看望他的,便诉说孤独和感激之情,小偷心存愧疚,内心善念萌发,后来小偷便常来看望老人,并给他送来食物、衣服。不过,这些衣物也是小偷从其他地方偷来的,包括从其他老人那里偷来的。人有时就像这个小偷,常常以为做了善事,其实却很难判断。

善恶在一念之间,有时不要让表象掩盖了本质,否则只会换来无尽的遗憾。

封山季节,山上已冷得滴水成冰,一家药铺的父子三人上山采摘灵芝,不料遭遇暴风雪,非但一无所获,老父亲也因体力不支,倒在了冰冷的雪地上,根本无法行走。父亲果断地对两个儿子说:“我不行了,你们赶快穿上我的衣服下山去。”儿子们舍不得父亲,大儿子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套在父亲身上,二儿子背着父亲继续前行。不一会儿,父亲便在寒风中咽气了。此时,大儿子也步履蹒跚,断断续续地说:“不要管我了,你赶快穿上我的衣服下山去,全家老小还等着呢!”弟弟哭着摸摸父亲已经僵硬的身子,又拉着哥哥还有一丝温热的手,随后坚决地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套在了哥哥身上。

第二天,当村里人在山上找到他们的时候,只见父亲身上套着大儿子的衣服,大儿子身上套着小儿子的衣服,小儿子身上只有一件薄薄的单衣。骨肉相连,血浓于水,让人感动,然而,他们之中原本有两个人可以保住性命。如此看来,当初三人的仁爱之举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善与恶,有时需要放在一个大的前提下去考量,或许正因为事事难断,许多抉择才让人犹豫不决。世间的人和事都不能简单地下定论,只因没有人能看到真正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