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人来说,捍卫个人利益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存法则。许多人都在拼命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允许一丝一毫受到侵犯。许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频频告诫:“谁打你了,一定要还手,不要吃亏!”
这种教育看起来是有利的,但是对孩子的未来极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吃亏”从某一方面上讲,可以理解为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一方的让步或者是妥协。这种让步或者妥协,只是暂时性的对自己的利益的放弃,这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恰恰是种策略和智慧。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一些人与别人的关系总是处理不好,这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总是去追求种种的“实惠”而吃不了一点小亏,时间长了难免引起同事、朋友们的反感,无法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且他们总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伤害了同事和朋友,最终使自己变得孤立无援,陷入尴尬境地。
其实,那些过于追求的所谓“实惠”未必能带给我们多少好处,反而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并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谓是得不偿失。如果对那些细小的,不大影响自己前程的好处,比如单位里分东西不够时少分些,一些荣誉称号多让给即将退休的老同事等,再比如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一笔奖金或是一项殊荣等,多一些谦让,这种豁达的处世态度无疑会赢得人们的好感,也会增添你的人格魅力,会带来更多的“回报”。俗语所说的“吃小亏占大便宜”便是从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这个道理。
伟大的思想家庄子曾讲过一个故事,一般钓鱼的人,扛着鱼竿,整天东游西**,哪里都去,池边、河边、湖边,天天都能钓上一些小鱼小虾米,热闹快活。可是有个渔翁却只在海边钓海鱼,他用的鱼钩大得像船锚,钓鱼的绳子粗得像水桶。他不屑于去钓那些小鱼虾,而是长年累月坐在海边的悬崖上垂钓,历经风霜雪雨,十年来一无所获,可他仍然坚定不移。不少人都觉得这个人很笨。十年来每次都是空手而归,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这个亏吃得确实不值得。可是没过多久,渔翁终于钓到一条大海鱼,鱼捞上岸后,被分割开来,全国人都能享受这条鱼肉的鲜美,而且好长时间都没有吃完。
庄子讲这个故事的含义就是不争一时之长短,不计眼前得失,哪怕眼前吃点亏,但是要记得大的收获必须付出长久的努力与等待。身处大千世界的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也会面临着种种选择。如果这些机会和选择只是个人的事情,也许就好办多了,但现实往往不是如此,冲突、竞争,也时时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次机会与选择。凡是人际交往中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封吕氏子弟为王为侯,独揽朝廷大权,要强夺少主的皇位,危及刘氏天下。陈平身为右丞相,对王室的政变忧心忡忡,可是又无能为力,又怕殃及自身,便长时间深居简出,心情苦闷。
陈平的知交陆贾这天来到陈府拜访,陈平仍在忧愁之中。陆贾说:“你官为上相,享受三万户侯的待遇,算是富贵到顶了。你只不过是担心吕后和少主吧?”陈平说:“正是,有何良策对付吕后呢?”
陆贾说:“要天下安定,就看丞相的本事;要救天下危难,就看将军的能耐。国家安危,主要掌握在将相手中。我想找个机会与周勃谈谈,可他总是和我开玩笑,不理解我的苦衷。你为什么不和太尉周勃来往密切点儿呢?”接着,陆贾为陈平献了几条对策应付吕后。陈平按照陆贾的建议,送给周勃五百金以祝寿,还送去了大量的歌舞乐队和寿酒,周勃也如此还报。这样将相深交,达成默契。
宰相王陵坚决反对吕后给几个吕姓子弟封王这件事情,因为这违背了刘邦订立的“非刘姓不得封王”的“白马之盟”,而陈平和周勃却不置可否。后来,王陵指责他们不据理力争,陈平说:“据理力争,我们不如你;可是保卫刘氏天下,你不如我们。”果然,王陵因激怒吕后而被迫告老还乡,而陈平等人暂时的忍让和妥协,看似吃了些亏,但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最后终于一举灭了吕家势力,保卫了刘氏天下。
由此可见,有时候“吃亏”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情。什么事情都是相互的,也是有两面性的。“吃亏”可改变现状,转危为安,是战术,也是战略。
古人说:“吃亏是福。”学会暂时的让步和一时的忍耐,这时候的“吃亏”,是一个人个性意志坚定的表现。在人生的很多路口或者拐弯处,学会“吃亏”、忍耐、婉转和让步,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低头做人、学会隐忍才是智慧做人的金科玉律。
思路启示
想要处处不吃亏,就有可能让自己吃大亏。因为懂得争取利益的同时也要适时放弃。要知道,吃亏不完全都是坏事情。